[实用新型]高效消毒灭菌营养柜有效
申请号: | 201320139852.X | 申请日: | 2013-03-26 |
公开(公告)号: | CN203139163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8-21 |
发明(设计)人: | 王刚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刚 |
主分类号: | A61L2/14 | 分类号: | A61L2/14;A61L2/0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062552 河北省任丘市华***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高效 消毒 灭菌 营养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为一种高效消毒灭菌营养柜,属电磁应用技术新领域。
背景技术:
细菌是人类健康的大敌,为了减少病痛的危害,人类发明了多种消毒灭菌方法。常用的消毒灭菌方法有物理、化学、生物三类,目的是对动物体外环境中的病源微生物及其它有害微生物进行消除,使其数量减少到无害的程度,称为消毒。将所有微生物彻底消灭,称为灭菌。
众多病原微生物对日光非常敏感,因而日光消毒是最经济的消毒方法。
最常用最简单的方法是开水蒸煮消毒,一般煮沸15-20分钟即达到消毒效果,既简便又安全。
化学消毒是按不同消毒要求配制一定配方配比的溶液,用气雾、喷洒、冲洗、浸泡、擦拭的方式进行消毒,以杀灭病原体。
生物消毒是把被污染的杂草、污物、尸体通过挖坑深埋压实密封的方法,利用粪污中的有机物,在微生物的作用下,堆积发酵分解产热,在一定时期内分别达到杀灭致病细菌和虫卵的目的。
紫外线是一种波长为136μm-400μm的不可见光,具有摧毁微生物遗传物质核酸(DNA或RNA),使其不能分裂复制的功效,同时还可引起微生物其它结构的破坏。目前生产的紫外线灯最大功率输出在253.7μm波长,该波长输出在目前世界顶极紫外灯中已占到紫外能量的90%,总能量的30%,由于高强度、高效率的紫外C波段的存在,紫外技术已成为消毒领域具有相当竞争力的技术。
常规消毒灭菌方法之外,能否通过脉冲发电产生尖峰电弧放电或电晕放电,从而杀菌灭藻,为人类的健康长寿提供理想的消毒器具,成为科技工作者亟待攻克的课题。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利用闭合导体切割磁力线产生感应电流原理,用微型抽风机带动旋转鼠笼在强磁场中高速切割磁力线发电,并利用强磁磁化和尖峰高频次电弧或电晕放电,实现消毒、杀菌、灭藻的创新和突破。
本实用新型的消毒、杀菌、灭藻机理是:
1.自来水或自然风经强磁磁化后,离子化反应产生的氢氧根离子,具有最自然氧化杀菌作用;
2.自然风被强磁磁化后,产生的活性氧自由基会损伤生物大分子,使微生物膜过氧化,破坏歧化酶,造成微生物、细菌等细胞内水钝化、酶失活,从而被杀灭;
3.旋转鼠笼脉冲发电,其尖峰高频次电弧或电晕放电产生熔化金属的高温,杀灭流经的所有细菌,同时产生大量人体营养的维生素-负氧离子,起保健养生作用。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是:
所述的高效消毒灭菌营养柜包括设有磁性密封门的厨格式不锈钢柜体(1)及其柜内上部设置的杀菌紫外线灯(2)和下部设置的由抽气扇(6)带动的强磁旋流磁化发电灭菌装置(3)以及该装置上部设置的磁化矿化负氧离子蒸发箱(4)。
所述的强磁旋流磁化发电灭菌装置(3)为强磁磁化灭菌、螺旋分离、旋流激荡、闭合导体切割磁力线发电制热、高频次电弧或电晕放电灭菌、真空管超导介质快速换热六合一腔体,腔体内导电部件为超导或低阻易导热非导磁金属材料,旋转部件为耐热抗老化非导磁材料,其结构形式为图1或图2所示的旋转鼠笼(5)和抽风扇(6)组合体闭合导体切割磁力线发电和强磁磁化式结构,该种结构包括工作筒以及工作筒外壁或凹槽内设置的强磁体环(7)、强磁体环(7)包复的隔磁护套(8)和工作筒内部设置的旋转鼠笼(5)和抽风扇(6)组合体,该组合体设置转轴,其转轴用轴承或钝形锥尖固定于相邻两射流孔阀体中心孔内。
所述的磁化矿化负氧离子蒸发箱(4)为通过下部射流孔承接强磁旋流磁化发电灭菌装置(3)高强度磁化风或富含负氧离子预热空气的蒸发箱,箱内充装容易分解对人体有益矿物质和稀有元素的麦饭石或沸石或石榴石等,箱体上部设置磁化矿化负氧离子雾化喷嘴。
所述的旋转鼠笼(5)为可随抽风扇(6)高速旋转的超导或低电阻闭合导体,其结构形式至少为以下六种类型之一:
第一种为对称真空管闭合鼠笼,管内充装低温快速启动,并以汽化、蒸发、冷凝、回流方式与管外旋转水流快速循环换热的乙醇或配方流体超导介质;
第二种为对称偶数组闭合导条;
第三种为两端开口金属管,管壁上对称开偶数条针状或尖锯齿形电弧或电晕放电直长缝或斜长缝;
第四种为两端开口金属管,管壁上开偶数条直长缝或斜长缝,一侧缝为直缝,另一侧缝为电弧或电晕放电针状或尖锯齿形;
第五种为两端封口并开射流孔金属管,管壁上开偶数条两侧均为直长缝或斜长缝;
第六种为对称偶数个绕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刚,未经王刚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139852.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