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防眩光泛光灯有效
申请号: | 201320143824.5 | 申请日: | 2013-03-26 |
公开(公告)号: | CN203273335U | 公开(公告)日: | 2013-11-06 |
发明(设计)人: | 潘树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常州华岳电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1S2/00 | 分类号: | F21S2/00;F21V7/10 |
代理公司: | 常州佰业腾飞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31 | 代理人: | 徐琳淞 |
地址: | 213000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眩光 泛光灯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泛光灯,尤其涉及一种防眩光泛光灯。
背景技术
泛光灯是一种可以向四面八方均匀照射的点光源,它的照射范围可以任意调整,在场景中表现为一个正八面体的图标。泛光灯是在效果图制作当中应用最广泛的一种光源,标准泛光灯用来照亮整个场景。场景中可以应用多盏泛光灯。以产生较好的效果将拍摄用灯泡装进大型反射伞,供作高亮度的扩散光源使用。现有泛光灯灯泡前端只有透光板进行遮挡,相当于发光体直接暴露在眼前,产生眩光,引起眼睛不适,严重时还会导致交通事故,造成重大人员伤亡。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
实现本实用新型目的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防眩光泛光灯,具有灯体和位于灯体前端的灯盖,所述灯体内安装有灯泡,灯泡后端设有反射器;所述灯盖上设有透光板;所述灯泡前端设有防眩目装置,所述防炫目装置上设有若干条发散棱。
上述技术方案,所述防眩目装置为固定设置在灯泡前端的反射板,所述反射板截面呈半圆形。
上述技术方案,所述反射板两端分别设有2~3个插片,所述灯体内壁上、下两端均设有与插片同等数目的插槽。
上述技术方案,所述半圆形反射板开口向外。
上述技术方案,所述灯体由铝合金材料一次压铸成型。
上述技术方案,所述灯盖与灯体之间设有橡胶密封圈。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积极的效果:
(1)本实用新型灯泡前端设有的防眩目装置,即固定安装在灯泡前端的反射板,反射板上面设有若干条发散棱,可在光线传输过程中起到良好的反射和折射作用,可得到柔和的光线,有效防止光线直线传输引起眼睛产生眩目现象,造成的眼睛不适;
(2)反射板安装简单方便,安装时只需将其两端的插片插入灯体内壁的插槽即可;使半圆形反射板开口向外安装在灯泡前端,可使反射板前后的光线都呈发散状,不会削弱光线强度;
(3)本实用新型灯体采用铝合金材料一次压铸成型,生产工艺简单,且铸铝灯体还具有重量轻、散热好的优点;灯体和灯盖之间设有的耐高温橡胶密封圈,大幅度提高了灯具的密封性能,延长其使用寿命;
(4)本实用新型结构合理、设计新颖,可广泛应用于建筑物,大型港口码头,工地、广场、车站、广告、公园等场所的照明。
附图说明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内容更容易被清楚地理解,下面根据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其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主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A-A面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反射板结构示意图;
图中1、灯体;2、灯盖;3、灯泡;4、反射器;5、透光板; 6、反射板;61、发散棱;62、插片。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见图1至2,本实用新型具有灯体1和位于灯体1前端的灯盖2,灯体1内安装有灯泡3,灯泡3后端设有反射器4,本实用新型反射器采用高纯度阳极氧化铝和进口镜面铝制作,具有投射距离远,光束均匀的优点;所述灯盖2上设有透光板5;灯泡3前端设有防眩目装置,防炫目装置上设有 若干条发散棱61。
优选地,见图3,防眩目装置为固定设置在灯泡前端的反射板6,反射板6由透明有机材料或玻璃板制成,反射板6截面呈半圆形,半圆形反射板6开口向外。反射板6两端分别设有2~3个插片62,灯体1内壁上、下两端均设有与插片62同等数目的插槽。
优选地,灯体1由铝合金材料一次压铸成型,简化了生产工艺,节约生产成本,且铝散热效果好,可延长灯具的使用寿命;灯盖2与灯体1之间设有耐高温橡胶密封圈,有效地保证了灯具的密封性能,可使本实用新型广泛应用于建筑物,大型港口码头,工地、广场、车站、广告、公园等场所的照明。
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常州华岳电子有限公司,未经常州华岳电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143824.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