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带有卧式风机的电缆工作井用通风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320144810.5 | 申请日: | 2013-03-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3161275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8-28 |
发明(设计)人: | 吴正松;杨文威;方浩;姜芸;洪芳华;姚炜峻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家电网公司;上海市电力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F1/00 | 分类号: | E21F1/00 |
代理公司: | 上海科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25 | 代理人: | 蒋亮珠 |
地址: | 100031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带有 卧式 风机 电缆 工作 通风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工作井通风布置,尤其是涉及一种带有卧式风机的电缆工作井用通风系统。
背景技术
隧道内温度是决定隧道内电缆载流量的主要决定因素之一,直接关系到隧道内电缆的输送容量能够达到设计值,满足系统要求。另外,维修人员需定期进入隧道检修,隧道内温度也不能太高,为满足电力隧道正常运行的温度环境要求,需要对隧道进行热平衡分析。
隧道热平衡就是分析隧道内得热量和失热量的各种影响因素,电力隧道得热量主要为电缆发热量,隧道失热量,即向隧道结构外传递的热量,包括通过隧道侧壁及土壤传向地面的热量,启动通风系统排除的热量,以及隧道周围土壤吸收隧道余热后蓄存的热量,而从运营角度考虑,隧道周围土壤蓄存的热量在冬季和春秋季会向隧道内释放,成为隧道得热量。因此,隧道热平衡分析应建立在全年运行的基础上。
现有的电缆隧道内一般都已经安装了一些通风设备。根据原有设计,这些通风设备大多都是在夏季电缆处于最高负荷时才开启使用。但随着供电需求的激增,目前很多电缆隧道内都铺设有多股电缆,各条电缆的传输电压又都比较高,导致电缆隧道内各条电缆的发热量总和很大。如此恶劣的工作条件导致按照原有设计规范运行的电缆隧道内部温升较大,现有的通风设备和现有的通风策略已经无法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从而严重影响到了电缆工作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种空间利用率高、集约化程度高的带有卧式风机的电缆工作井用通风系统。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带有卧式风机的电缆工作井用通风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井体、卧式风机、顶管隧道,所述的井体底部水平设置连接相邻井体的顶管隧道,所述的卧式风机安装在井体内,卧式风机通过管道连通底部顶管隧道。
所述的井体通过隔板分隔成多层,所述的卧式风机安装在井下一层,其一端连通风道,另一端通过管道连通井下二层。
所述的管道包括直管和弯管,弯管一端通过直管连通卧式风机,另一端通过直管插入井下一层的隔板连通井下二层。
所述的井体一侧设有风井,该风井连通井体内所述风道。
所述的井体内还设有连通井下一层和井下二层的直钢梯。
所述的井体顶部设有投料口。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在工作井内布置两个卧式风机,并连通风井和底部连通相邻工作井的顶管隧道,集约化程度高,散热效果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实施例
如图1~2所示,一种带有卧式风机的电缆工作井用通风系统,包括井体1、卧式风机2、顶管隧道3,所述的井体1底部水平设置连接相邻井体的顶管隧道3,所述的卧式风机2安装在井体1内,卧式风机2通过管道4连通底部顶管隧道3。
所述的井体1通过隔板分隔成多层,所述的卧式风机2安装在井下一层11,其一端连通风道5,另一端通过管道4连通井下二层12。
所述的管道4包括直管和弯管,弯管一端通过直管连通卧式风机,另一端通过直管插入井下一层的隔板连通井下二层。
所述的井体1一侧设有风井7,该风井连通井体内所述风道5。
所述的井体内还设有连通井下一层和井下二层的直钢梯6。
所述的井体顶部设有投料口8。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家电网公司;上海市电力公司,未经国家电网公司;上海市电力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144810.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动态自调整蜂窝刷式汽封
- 下一篇:一种隔热保温层状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