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薄型键盘的指令输入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320145547.1 | 申请日: | 2013-03-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3277167U | 公开(公告)日: | 2013-11-06 |
发明(设计)人: | 周进文 | 申请(专利权)人: | 新巨企业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H13/705 | 分类号: | H01H13/705;G06F3/02 |
代理公司: | 北京康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40 | 代理人: | 余刚;李静 |
地址: | 中国***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键盘 指令 输入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薄型键盘的指令输入结构,尤指一种由至少一第一支撑臂及至少一第二支撑臂取代习用连动机构使键盘厚度可具体薄型化的指令输入结构。
背景技术
一般键盘就如美国专利第US7,154,059号以及第6,554442号专利案所披露,主要是由一基板、一设置于该基板上的电路板、以及位于该基板上的多个键帽,该基板上设有用以接设该基板与该些键帽之间的连动机构,这些键帽与该电路板之间还装设一弹性体,当使用者按压键帽时,将连动该连动机构产生向下的运动行程,压缩该弹性体而触发该电路板输出信号,放开键帽时,通过该弹性体的弹力推动键帽与该连动机构产生向上的运动行程,使键帽复位供下一按压动作循环作用。然而,上述该连动机构为能往复运动通常具有一定高度,使一般键盘于组装完成后具有一定厚度。但综观现今电脑设计的需求,多以轻、薄作为产品的主要诉求,其中就以笔记型电脑来说,一般笔记型电脑的厚度绝大部分是由键盘模块所占去,使笔记型电脑厚度无法具体的薄型化。
为克服上述问题,也有厂商提出另一种键盘结构的设计,如中国台湾第M434979号专利案,其是以一第一支撑件以及一第二支撑件组合成一V字型结构,藉此降低连动机构的厚度。又或是如中国台湾第M419973号专利,利用一设置于该键帽与该电路板之间的伸缩式升降结构取代习用连动机构,又或如中国台湾M426075号专利,通过分设该键帽四周的第一支撑件及第二支撑件取代一般常用的连动机构。但是上述各案所披露的实施方式,虽然可以让键盘厚度薄型化,但实际上仅是将该连动机构以另一形态实施而已,仍具有一定厚度,且无法简易的组装。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克服习用键盘因连动机构的设置而无法具体薄型化的问题。
为达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薄型键盘的指令输入结构,该指令输入结构包含有一框架以及多个键帽。该框架包含多个呈间隔开设的装配区域,以及间隔交错排列地设置于该装配区域内的至少两个第一支撑臂及至少两个第二支撑臂,每一个装配区域具有呈相互对应的至少一第一内壁面及至少一第二内壁面,每一个该第一支撑臂自该第一内壁面向该第二内壁面延伸并具有一第一组装段,每一个该第二支撑臂则自该第二内壁面向该第一内壁面延伸并具有一第二组装段。这些键帽分别对应于每一个该装配区域设置并与该第一组装段及该第二组装段相组装,当每一个该键帽受力按压时使该第一支撑臂与该第二支撑臂分别以该第一内壁面与该第二内壁面为支点产生形变,使每一个该键帽在该装配区域内进行一上下位移行程。
于一实施例中,每一个该第一支撑臂具有一分别连接于该第一内壁面及该第一组装段的第一连接段,每一个该第二支撑臂具有一分别连接该第二内壁面及该第二组装段的第二连接段。更进一步地,该第一连接段与该第二连接段为一弹性片。另一方面,该第一连接段与该第二连接段分别具有一至少一应力弯折点。
于一实施例中,该指令输入结构还包含有一电路板,该电路板具有多个对应于每一个该装配区域设置且受接触产生键盘信号的信号产生部。
于一实施例中,该指令输入结构还包含至少一夹设于该框架与该电路板之间且分别对应于每一个该信号产生部设置并受该键帽挤压而相对该电路板形变的弹性支撑体。更进一步地,该弹性支撑体为一海绵或一弹片。
于一实施例中,该指令输入结构还包含一发光模块以及一设置于该电路板的下方的底板。更进一步地,于同一实施例中,该指令输入结构还包含有一设置于该键帽与该底板之间以传导光线的导光板。另一方面,该电路板包含有至少一对应该键帽设置的透光区域并包含有一非透光区域,或包含有一设置于该框架上以限制光线仅向该装配区域透出的遮光层。
于一实施例中,该键帽具有一涂布于该键帽的表面以标示每一个该键帽的字符符号。
于一实施例中,该指令输入结构还包含有一夹设于该键帽与该框架之间并标注有一字符符号的夹板。
通过上述的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所称指令输入结构相较于习用键盘以连动机构实施的特点在于:
一、键盘厚度得以具体薄型化。本实用新型该指令输入结构以该第一支撑臂及该第二支撑臂支撑该键帽,并提供该键帽于受力按压后的回复力,取代了习用连动机构,克服了一般键盘厚度受该连动机构限制而无法轻薄化的问题。
二、简易组装。本实用新型该指令输入结构的该框架取代了一般键盘使用的连动机构,组装时并不需要经过繁琐的对位扣合工艺,即可完成键盘的组装。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薄型键盘的指令输入结构第一实施例框架上视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薄型键盘的指令输入结构第一实施例结构分解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新巨企业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新巨企业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14554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电动汽车绝缘方法
- 下一篇:工具机智能化适应性切削振动抑制方法与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