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热力管道有效
申请号: | 201320145827.2 | 申请日: | 2013-03-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3131303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8-14 |
发明(设计)人: | 宋光明;周友超;石飞虹;王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粮生物化学(安徽)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L51/00 | 分类号: | F16L5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润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83 | 代理人: | 桑传标;施娥娟 |
地址: | 233010***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热力 管道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工程热力系统,具体地,涉及一种热力管道。
背景技术
随着城市集中供热事业的发展,热力管网的建设规模越来越大,应用越来越广泛。而在工程建设领域中,直线段热力管线补偿管线热位移的方法主要为通过两组旋转补偿器相配合,实现管线位移补偿。
图1为现有技术的热力管道的示意性立体图,该热力管道包括第一管段1’、第二管段2’、第三管段3’、第一旋转补偿器11’和第二旋转补偿器12’,其中,第一管段1’与第二管段2’通过第一旋转补偿器11’连接,第二管段2’与第三管段3’通过第二旋转补偿器12’连接。
为了方便说明,建立如图1所示的坐标系,其中X轴平行于第一管段1’和第三管段3’的轴向延伸,Z轴平行于第一旋转补偿器11’和第二旋转补偿器12’的轴向延伸。当所述热力管道中通入供热介质(例如蒸汽、热水)时,管道受热膨胀,其中由于第一管段1’和第三管段3’的长度较大,故其膨胀所产生的热位移也相对较大。图1中显示了第一管段1’和第三管段3’的热胀方向,当第一管段1’和第三管段3’沿该热胀方向膨胀时,第一旋转补偿器11’和第二旋转补偿器12’连同第二管段2’沿图中所示旋转方向围绕第二管段2’的中心顺时针旋转,从而实现对其沿X轴方向的热位移的补偿。
然而,该热力管道的结构存在一个明显的缺陷,即,当第一旋转补偿器11’与第二旋转补偿器12’连同第二管段2’旋转时,势必带动第一管段1’和第三管段3’沿Y轴方向产生位移,这样造成第一管段1’和第三管段3’产生次应力,使第一旋转补偿器11’和第二旋转补偿器12’受力损坏,并且容易使管道从支架(未示出)上脱落。因此,采用上述结构的热力管道只能设置为具有较短的长度,从而补偿较小的热位移。
有鉴于此,需要需要设计一种新型的热力管道,以克服或缓解现有技术的上述的缺陷。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热力管线,该热力管线能够补偿较大的热位移,同时具有较高的稳定性与可靠性。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热力管道,该热力管道包括第一管段、第二管段、第三管段、第四管段、第一球形补偿器、第一旋转补偿器和第二旋转补偿器,所述第二管段的一端通过所述第一球形补偿器与所述第一管段连接,所述第二管段的另一端通过所述第一旋转补偿器与所述第三管段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三管段的另一端通过所述第二旋转补偿器与所述第四管段的一端连接。
优选地,所述热力管道还包括第五管段和第二球形补偿器,所述第四管段的另一端通过所述第二球形补偿器与所述第五管段连接。
优选地,所述第一球形补偿器与所述第二球形补偿器关于所述第一旋转补偿器和所述第二旋转补偿器的连线的中心对称布置。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在热力管道通入供热介质时,避免了第一管段由于第三管段的带动而沿Y方向移动,从而避免了管道因产生次应力而损坏,同时增大了管道的补偿范围。
本实用新型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但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是现有技术的热力管道的示意性立体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热力管道的示意性立体图。
附图标记说明
1’ 第一管段 2’ 第二管段 3’ 第三管段
11’ 第一旋转补偿器 12’ 第二旋转补偿器
1 第一管段 2 第二管段 3 第三管段
4 第四管段 5 第五管段 11 第一旋转补偿器
12 第二旋转补偿器 21 第一球形补偿器 22 第二球形补偿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粮生物化学(安徽)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粮生物化学(安徽)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145827.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