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汽车动力总成宽频隔振液压悬置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20147985.1 | 申请日: | 2013-03-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3130894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8-14 |
发明(设计)人: | 李俊;梁天也;李斌商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微威胶件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F13/10 | 分类号: | F16F13/10;B60K5/1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31460 安徽省安庆市***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汽车 动力 总成 宽频 液压 悬置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零部件,具体涉及一种汽车动力总成悬置装置。
背景技术
近些年来,随着汽车设计向大扭矩、轻量化方向发展,导致发动机和车身之间的振动传递加剧,使整车的NVH特性恶化,传统的动力总成悬置一般采用橡胶悬置或液压悬置,其不能很好地满足发动机同车架间的隔振要求,从而影响车辆的行驶性能,降低乘坐舒适性。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汽车动力总成宽频隔振液压悬置装置,可以有效地隔离发动机振动和噪声的传递,尤其是隔离发动机怠速时的振动;结构紧凑,适于安装;工作可靠,隔振性能优良。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汽车动力总成宽频隔振液压悬置装置,包括壳体和底座,所述的壳体固定在所述底座上;在壳体和底座组成的腔体内设置有金属骨架、橡胶主簧、解耦膜、内置液体流动通道的惯性通道体和底膜,金属骨架设置在壳体和橡胶主簧之间,金属骨架和橡胶主簧硫化连接;解耦膜、惯性通道体、底膜设置在壳体和底座组成的腔体的下端,解耦膜和惯性通道体之间形成上液室,惯性通道体和底膜之间形成下液室,上、下液室中液体通过惯性通道体中的液体流动通道内流动;金属骨架内腔设置有支撑臂,两者之间采用过盈配合。
所述的惯性通道体上设置有多重解藕孔。
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后,通过液体在惯性通道体内的流动产生沿程损失和节流损失,快速衰减动力总成的大幅振动(减振),当发动机高频振动时,惯性通道产生动态硬化,此时依靠惯性通道体上的多重解藕孔在宽频段内隔离动力总成的振动,即液压悬置起到隔离发动机振动的目的。本实用新型充分利用了液压悬置良好的低频减振能力和多重解藕孔在高频下的振动隔离功能,从而在更宽频带内隔离发动机振动、噪声向车内的传递,弥补了橡胶悬置和传统液压悬置高频动刚度过大的严重不足,更好的改善整车的NVH性能,提高了车辆的乘坐舒适性。本实用新型将减震结构设计在壳体和底座之间,解耦装置完全封闭,因而结构紧凑,适于安装;工作可靠,隔振性能优良。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汽车动力总成宽频隔振液压悬置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沿A-A线的剖视图;
图3是图1沿B-B线的剖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汽车动力总成宽频隔振液压悬置装置的惯性通道体的局部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如图1至图4可见,本实用新型的汽车动力总成宽频隔振液压悬置装置,包括壳体1和底座12,所述的壳体1固定在所述底座12上;在壳体1和底座12组成的腔体内设置有金属骨架2、橡胶主簧3、解耦膜4、惯性通道体5和底膜6,金属骨架2设置在壳体1和橡胶主簧3之间,金属骨架2和橡胶主簧3硫化连接;解耦膜4、惯性通道体5、底膜6设置在壳体1和底座12组成的腔体的下端;解耦膜4和惯性通道体5之间形成上液室,惯性通道体5和底膜6之间形成下液室,本实用新型工作时,在上液室、下液室中注入液体,液体可通过惯性通道体5中的液体流动通道在上液室、下液室之间流动;金属骨架2内腔设置有支撑臂7,两者之间采用过盈配合。
本实用新型工作时,支撑臂7与汽车的发动机相连,壳体1、底座12与车架固定连接,从而达到减震隔震的效果。
所述的惯性通道体5上的液体流动通道有多种实施方式,如图4可见,作为优选的实施方案,本实用新型进一步将液体流动通道设置为多重解藕孔;也即是说,在惯性通道体5内,设置有与上液室、下液室相通的多重解藕孔。
作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惯性通道体5上设置有第一类解藕孔8、第二类解藕孔9、第三类解藕孔10、第四类解藕孔11;第一类解藕孔8、第二类解藕孔9、第三类解藕孔10、第四类解藕孔11剖面形状和孔径均各不相同,并间隔设置在惯性通道体5上,多重解藕孔可以对不同频段的震动进行衰减和吸收,进一步提高了本实用新型的减震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微威胶件集团有限公司,未经安徽微威胶件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147985.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自动转盘烤炉
- 下一篇:食品油炸锅的废热回收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