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改进的工业用煤气发生器有效
申请号: | 201320148157.X | 申请日: | 2013-03-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3159552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8-28 |
发明(设计)人: | 季江记 | 申请(专利权)人: | 季江记 |
主分类号: | C10J3/48 | 分类号: | C10J3/48;C10J3/74;C10J3/50;C10J3/72 |
代理公司: | 南京正联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243 | 代理人: | 胡定华 |
地址: | 226200 江苏省南***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改进 工业 煤气 发生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发生器,尤其涉及一种改进的工业用煤气发生器。
背景技术
煤气发生器是将煤作为气化燃料进行可燃气体制造的炉子。在制造煤气的过程中,通常采用煤料和空气混合进入燃烧室反应,煤气制造完成时,需要热交换器或冷却器进行冷却,但是这种方法只能针对小产量的工厂,若煤气产量大时,还没冷却,水都被蒸发了;另外在煤料进入反应室之前通常采用绞龙机构输送,然后再连同氧气一起通入,但是反应还没完全开始之前,炉内的氧气不够,难以立即开始燃烧反应。因此,需要提供一种新的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反应速度快的改进的工业用煤气发生器。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改进的工业用煤气发生器,包括炉体,所述炉体包括内层和外壳,所述内层和外壳之间设有保温隔热层,所述内层内形成有冷却管道,所述炉体底部形成有炉底冷却管路,所述冷却管道与炉底冷却管路相互连通至炉体外的冷却水进口管,所述炉体底部设有反应室,所述反应室上方设有煤粉进料装置,所述炉体顶部设有煤气出口,所述煤气出口与炉体内的煤气出口管连接,所述煤气出口管下方的炉体的外壳上设有冷却水出口。
所述内层由耐火砖构成。
所述煤粉进料装置由一根横穿于炉体两侧的煤粉输料管和供氧盘构成。
所述炉体底部与煤渣收集罐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炉体包括内层和外壳,内层内形成有冷却管道,冷却管道与炉底冷却管路相互连通至炉体外的冷却水进口管,随时加水冷却,冷却效果好,煤粉进料装置的设置使得煤粉的转化率高。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炉体,2、内层,3、外壳,4、保温隔热层,5、冷却管道,6、炉底冷却管路,7、供氧盘,8、冷却水进口管,9、反应室,10、煤气出口,11、煤气出口管,12、冷却水出口,13、煤渣收集罐,14、煤粉输料管。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改进的工业用煤气发生器,包括炉体1,炉体1包括内层2和外壳3,内层2和外壳3之间设有保温隔热层4,内层2内形成有冷却管道5,炉体1底部形成有炉底冷却管路6,冷却管道5与炉底冷却管路6相互连通至炉体1外的冷却水进口管8,炉体1底部设有反应室9,反应室9上方设有煤粉进料装置,炉体1顶部设有煤气出口10,煤气出口10与炉体1内的煤气出口管11连接,煤气出口管11下方的炉体1的外壳3上设有冷却水出口12,炉体1底部与煤渣收集罐13连接。
另外,内层2由耐火砖构成,它使得炉内能耐得住高温反应,使得燃烧反应进行的更加顺利。
煤粉进料装置由一根横穿于炉体1两侧的煤粉输料管14和供氧盘7构成,供氧盘7进行预先供氧,使得燃烧反应在进行之初,得于快速进行。
终上所述,炉体1包括内层2和外壳3,内层2内形成有冷却管道5,冷却管道5与炉底冷却管路6相互连通至炉体1外的冷却水进口管8,随时加水冷却,冷却效果好,煤粉进料装置的设置使得煤粉的转化率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季江记,未经季江记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148157.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