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磁共振成像的脚踝线圈组件有效
申请号: | 201320149919.8 | 申请日: | 2013-03-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3204136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9-18 |
发明(设计)人: | 王文平;范贤文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联影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R33/34 | 分类号: | G01R33/3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01815 上海市嘉***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磁共振 成像 脚踝 线圈 组件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磁共振成像(MRI,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磁共振成像的脚踝线圈组件。
【背景技术】
磁共振成像的基本原理为:人体组织内的一些含单数质子的原子,例如氢原子能够自旋运动,并产生磁矩,可以看为一些小磁体,正常状态下,这些小磁体的自旋方向排列无规律,但在固定静磁场作用下会产生定向排列;此时,当外加一个和静磁场相同频率的射频脉冲时,这些氢原子吸收一定能量而产生共振,自旋方向在射频脉冲作用下发生偏转,呈规律排列,即发生了磁共振现象;射频脉冲消失后,这些氢原子都将恢复到原来的状态,在恢复过程中,释放能量及改变自旋方向,此时对这些氢原子产生的信号进行采样,然后利用这些采集的信号进行图像重建,就可以得到人体组织的图像。上述过程中,射频线圈主要用来发射射频脉冲以及采集磁共振射频信号。
采集磁共振信号的射频线圈越贴近人体组织,所采集的磁共振信号质量越好,成像的信噪比越高,因此设计出了各种适用于人体各个部位的局部射频线圈组件,例如头部线圈组件,脊柱线圈组件,手腕线圈组件,脚踝线圈组件等等,线圈组件由多个线圈组成,多个线圈并行采集磁共振信号。
对于脚踝的磁共振成像来说,如果不在静磁场B0方向(即与脚掌垂直的方向)采集信号,会导致射频接收线圈组件的信噪比过低,相应的成像效果也差,因此需要在静磁场B0方向采集信号,即需要在横断面(即脚掌所在的平面)分 布射频接收线圈。要使得某个线圈在某个方向上能够采集信号并获得较高信噪比,需要满足以下条件:此线圈覆盖的区域有垂直于静磁场B0方向的一个磁场,此线圈位于与此方向垂直的平面。
如果如图1(a)在横断面分布普通的环形线圈,环形线圈产生的磁场B2方向与静磁场B0方向平行,此时线圈无法接收信号。现有的脚踝线圈组件为了在静磁场B0方向采集信号,一般会在横断面分布马鞍形线圈,如图1(b)所示在横断面分布马鞍形线圈,此时马鞍形线圈在中间的交叉点附近产生的磁场B3的方向与静磁场B0的方向垂直,在交叉点附近是可以接收到磁共振信号的,而在马鞍形线圈两边的半封闭单元的中心区域产生的磁场B3与静磁场B0仍然是平行的,此区域内是无法接收到信号的,因此单独使用马鞍形线圈的成像信噪比相对比使用环形线圈的信噪比虽有提高,但整体的信噪比仍然不高。
因此,需要提出一种能获得较高信噪比的脚踝线圈组件。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解决的问题是提出一种可以获得较高信噪比的脚踝线圈组件。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用于磁共振成像的脚踝线圈组件,包括:
第一线圈组,所述第一线圈组包括若干个沿前后方向分布的马鞍形线圈;
第二线圈组,与第一线圈组在上下方向上相对布置,所述第二线圈组包括与所述第一线圈组的马鞍形线圈相对布置的若干个马鞍形线圈;
第三线圈组,包括若干个在前后方向依次布置且互相平行的环形线圈,所述第一、二线圈组的马鞍形线圈所在的面与第三线圈组的环形线圈相交。
可选地,所述第一线圈组或第二线圈组的马鞍形线圈与第三线圈组的环形线圈相垂直
可选地,所述马鞍形线圈包括沿前后方向分布的两个半封闭单元及用于连接这两个半封闭单元的两个交叉导体,所述第一线圈组的一个半封闭单元和与其相对布置的第二线圈组的半封闭单元被所述第三线圈组的一个环形线圈环绕。
可选地,所述第三线圈组的环形线圈经过与所述第一线圈组或第二线圈组的半封闭单元中心相垂直的几何面。
可选地,所述第一线圈组或第二线圈组包括两个马鞍形线圈。
可选地,所述第三线圈组包括四个环形线圈。
可选地,还包括在左、右方向上彼此相对布置的第四、第五线圈组。
可选地,所述第四或第五线圈组各包括若干个在前后方向上分布的环形线圈。
可选地,还包括位于第一、二线圈组后方的第六线圈组。
可选地,所述第六线圈组包括两个沿左右方向分布的环形线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联影医疗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上海联影医疗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149919.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用于渗流监测的加热型温度传感光缆
- 下一篇:交直流一体机式逆变器测试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