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双下料管钢包精炼炉炉盖有效
申请号: | 201320150504.2 | 申请日: | 2013-03-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3174144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9-04 |
发明(设计)人: | 梅雪辉;秦旭;张越;林洋;臧绍双;辛国强;毛志勇;王荣;郭猛;孙艳霞 | 申请(专利权)人: | 鞍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1C7/00 | 分类号: | C21C7/00;C21C7/072;F27D1/18 |
代理公司: | 鞍山嘉讯科技专利事务所 21224 | 代理人: | 张群 |
地址: | 114000 ***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双下料管 钢包 精炼炉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冶金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双下料管钢包精炼炉炉盖。
背景技术
目前,钢包精炼炉下料管的位置通常对着或偏离钢水罐吹氩点一定距离,钢包精炼炉下料管的位置对着钢水罐吹氩点,有利于加入钢水罐的增碳剂及合金进入钢水,缩短成分均匀的时间,但对于顶渣氧化性强的铝镇静钢,不利于顶渣的改质,造还原渣的时间长,导致钢包精炼炉处理时间长,能源消耗大,钢包精炼炉下料管的位置偏离钢水罐吹氩点一定距离,加入钢水罐的铝等合金卷入钢水的时间长,有利于对顶渣的改质,缩短造还原渣的时间,对于增碳剂加入量小于100Kg的炉次,有利于缩短钢水处理时间,但对于增碳剂加入量大于100Kg的炉次,因增碳剂密度小,不易卷入钢水,造成成分不均,反而会增加钢水的处理时间。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针对不同的钢种使用不同的下料管下料,缩短钢包精炼炉处理时间的双下料管钢包精炼炉炉盖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双下料管钢包精炼炉炉盖,包括炉盖,所述的炉盖顶部对称设有下料管一和下料管二,下料管一顶部与下料管二顶部相连通的同时与下料总管相连通,下料管一和下料管二连接处设有挡板,挡板底部通过转轴与液压缸相连接。
所述的下料管一的管口正对钢水罐的吹氩点。
与现有的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一种双下料管钢包精炼炉炉盖,具有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实用性强的特点,针对不同的钢种使用不同的下料管下料,有效的缩短了钢包精炼炉处理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为企业创造了更高经济效益。
附图说明
图1 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图。
1—炉盖 2—下料管一 3—下料总管 4—挡板 5—转轴 6—下料管二 7—液压缸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一种双下料管钢包精炼炉炉盖,包括炉盖1,所述的炉盖1顶部对称设有下料管一2和下料管二6,下料管一2顶部与下料管二6顶部相连通的同时与下料总管3相连通,下料管一2和下料管二6连接处设有挡板4,挡板4底部通过转轴5与液压缸7相连接;所述的下料管一2的管口正对钢水罐的吹氩点。
使用本实用新型时,对于一次补碳量在100Kg以上的钢种,需要采用下料管一2下料,通过液压缸7控制的挡板4,将下料管二6的入口挡住,这样增碳剂就会从下料管一2进入到钢水罐内,下料管一2的管口正对钢水罐的吹氩点,有利于增碳剂进入钢水;对于一次补碳量在100Kg以下的钢种,需要采用下料管二6下料,通过液压缸7控制的挡板4,将下料管一2的入口挡住,这样合金和增碳剂就会从下料管二6进入到钢水罐内。
上面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限制,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对其进行等同变化和修饰,均在本专利技术保护方案的范畴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鞍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鞍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15050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玻璃金属栏杆
- 下一篇:一种铁水预处理扒渣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