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推板夹持连接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20153497.1 | 申请日: | 2013-03-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3257152U | 公开(公告)日: | 2013-10-30 |
发明(设计)人: | 刘斌奇;严国平;李晨光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冶南方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H6/22 | 分类号: | E04H6/22;E04H6/34 |
代理公司: | 湖北武汉永嘉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2102 | 代理人: | 唐万荣;胡琳萍 |
地址: | 430223 湖北省武***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夹持 连接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的推板夹持连接装置,尤其是一种适用于立体车库中小巧、精确移动控制且承受较大载荷工况条件下的智能搬运小车的夹持装置。
技术背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及经济的高速发展,城市汽车也越为越多,然而城市中与之配套的停车设施却相对滞后,汽车泊车的压力越来越大,这严重地影响了广大市民的日常生活,制约着社会的发展。正因为如此,越多越多的城市开始修建立体车库。这不仅适应了城市的高速发展,同时又能缓解目前城市道路空间狭小的矛盾。
由于在修建立体车库的过程中,需要考虑建设成本及建筑高度等问题。当汽车进入立体车库后,驾驶员离开,这时就需要利用运载工具将汽车精确地运往立体车库的各个指定地点。这就要求运载工具具有可控性强,精确且便于操作等特点。与此同时,由于运载工具需要将汽车托起,故而其自身不能太高,否则会增加立体车库的高度,从而提高建设成本。因此,此运载工具自身高度要低,以便于能有效降低立体车库的层高,节省工程成本。
现今,立体车库中的运载工具有采用蜗轮-蜗杆传动方式、有采用齿轮-齿条传动方式来实现传动与夹持功能,由于受这些设备自身设计参数的影响,这些运载工具普遍存在自身高度大,传动反应速度较慢的不足。与此同时,由于受自身调节范围的限制,这些运载工具普遍很难适应不同车型对夹持装置的要求,从而限制了立体车库对停车车型的选择要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给出一套能使智能运输小车具有良好通用性和适应性的推板夹持连接装置,从而能保证智能运输小车具有小巧、配置灵活,适应性强等优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推板夹持连接装置,主要包括一个车架和车架两端对向设置的一对油缸,油缸的活塞杆端分别连接能够在车架上滑动的油缸推板;各油缸推板与主体垂直的水平两侧通过销轴各对称连接一个夹持臂;
各夹持臂均包括夹持臂头部、尾部和头尾部之间的夹持辊及夹持辊支撑部件;夹持臂头部和尾部均设置行走支撑轮;
其特征在于:车架上沿推板移动方向两侧均对称设置一个U型槽状车架支撑轨道,油缸推板与车架支撑轨道的上表面或下表面间隔;
夹持臂头部设置呈三角形分布的三个夹紧支撑轮,头部夹紧支撑轮与车架支撑轨道相匹配且能在车架支撑轨道中转动和滑动;底部两夹紧支撑轮中,位于车架内侧的夹紧支撑轮与车架外侧面始终滑动接触;位于车架外侧的夹紧支撑轮在夹持臂与主体方向一致时与车架外侧面分离,而在夹持臂绕头部夹紧支撑轮水平旋转到与主体垂直时,与车架外侧面接触并滑动移动。
按上述技术方案,位于同一个油缸的活塞杆端的油缸推板为上下面对称设置的两个推板,两个推板均与车架支撑轨道的上、下表面间隔;两个推板与主体垂直的水平两侧均通过销轴连接一个夹持臂,夹持臂位于上下两个推板之间且夹持臂与其中一面推板之间通过隔环隔离支撑。
按上述技术方案,夹持臂头部三个夹紧支撑轮呈正三角形分布。
按上述技术方案,所述夹持臂的夹持辊为一根整体辊,辊身通过局部支撑与方钢构成的夹持辊支撑部件连接;或者所述夹持辊为三截首尾相连的辊体构成,三截辊体由一根长轴穿过并通过局部支撑与方钢构成的夹持辊支撑部件连接。
按上述技术方案,所述油缸推板水平两侧用于销轴穿过的孔均为直槽孔,且同一油缸推板上的两个直槽孔位于同一直线上,该直线与推板移动方向垂直。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1)使用本装置后,使智能搬运小车小巧,整套装置最小可以做到80mm左右,能有效降低立体车库的层间高度,从而降低建设造价成本。能实现精确位置移动控制且承受大载荷工况条件,比较适合于立体车库移动装置的设计要求。
(2)本装置原理较为简单,加工制作方便,安装简易,配置灵活,适应性强,能较好地实现调节功能。
(3)本装置同样可以延用于其它同等要求场合,有实现较为容易,能较好地进行移植安装与调节,即对同类型问题的设计与处理均具有良好的借鉴意义。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推板夹持连接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2为第二夹持臂结构示意图;
图3为连接了夹持臂的推板连接局部详图;
图4为推板夹持连接装置销轴处的局部剖视图(同时也是图5的A-A旋转剖视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冶南方工程技术有限公司,未经中冶南方工程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15349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