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具有强化效果的水处理絮凝池有效
申请号: | 201320154020.5 | 申请日: | 2013-04-01 |
公开(公告)号: | CN203159302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8-28 |
发明(设计)人: | 韩勇;周波;孙爱国;徐海平;陈佳佳 | 申请(专利权)人: | 仪征港仪供水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1/52 | 分类号: | C02F1/52 |
代理公司: | 扬州市锦江专利事务所 32106 | 代理人: | 江平 |
地址: | 211400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具有 强化 效果 水处理 絮凝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污水处理技术领域,特别是污水处理的前道——絮凝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仪征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水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2001年卫生部颁布《生活饮用水卫生规范》,要求供水浊度小于1 NTU。混凝是水厂净化处理过程中一个重要工艺环节,混凝反应过程中形成的絮体质量直接影响着混凝处理的效果,决定滤池出水水质。
现行的絮凝池由依次相互串接的若干组混合井组成,在各组混合井内分别设置具有间距的呈上下叠放的格栅,最前一组混合井的出水端与池体的进水端连接,以通入水体和絮凝用药,最后一组混合井的出水端与池体的出水口连接。水体和絮凝用药在相依串接的混合进内经过格栅的混合,然后再由池体的出水口排出至沉淀池。
对于早期建设的自来水厂,所有工艺均按老的水质标准设计,随着城市供水量的增加,反应池流速加快,混凝效果大打折扣,导致沉淀池出水浊度超标,无法满足新标准要求。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目的是提出一种可提高混凝效果,满足新的供水水质标准要求的具有强化效果的水处理絮凝池。
本实用新型包括池体,在池体上分别设置进水口和出水口,在池体内设置依次相互串接的至少五组混合井,最后一组混合井的出水端与池体的所述出水口连接,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池体内设置预沉池,在所述预沉池内设置相互平行布置在若干斜管,所述各斜管的上端分别与池体上的所述进水口连接,所述各斜管的下端分别与预沉池连通,预沉池的出水端与最前一组混合井的进水端连接,在预沉池的内底设置排污管,所述排污管的出口端设置在池体外。
由池体的进水口进入池体的是待处理的水体和絮凝用药,水体和絮凝用药先在预沉池内经过斜管混合,在预沉池形成的较大颗粒的絮体立即沉淀下来,由预沉池内底的排污管排出。经过预沉池处于理的水体和絮凝用药再经过相互串接的混合进的各格栅上上进一步得到充分混和,有部分小颗粒的絮体在此沉淀,而大部分则由最后一组混合井的出水端进入池体的出水口,再进入沉淀池分层处理。
由于本实用新型采用了预沉池,可先排出较大颗粒的絮体立,故,在相互串接的混合井中可以设置网孔较小的格栅,以提高水体和絮凝用药的混合均匀性,利于反应的充分进行,并且不会造成格栅的堵塞。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方便改造施工,利于提高水处理效果,并且处理量大,格栅的使用周期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俯向视图。
图2为预沉池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2所示,在池体1上分别设置进水口2和出水口3,在池体1内设置依次相互串接的4~23号混合井4,其中23号混合井的出水端与池体1的出水口3连接。
在池体1内还设置预沉池24,在预沉池24内设置相互平行布置在若干斜管25,各斜管25的上端分别与池体1上的进水口2连接,各斜管25的下端分别与预沉池24连通,预沉池24的出水端与4号混合井的进水端连接,在预沉池24的内底设置排污管26,排污管26的出口端设置在池体1外。
在4~23号混合井4中分别设置具有间距的呈上下叠放的四层格栅。
4~11号混合井中的格栅网孔为30mm×30mm,格栅的层间距为430 mm。
12~19号混合井中的格栅网孔为40mm×40mm,格栅的层间距为630 mm。
20~23号混合井中的格栅网孔为50mm×50mm,格栅的层间距为830 mm。
本实用新型的静沉浊度低于普通网格近0.5NTU,沉淀池出水浊度由改造前的5NTU降低到3NTU,滤后水浊度由改造前的1.7NTU降低到0.3NTU,符合国家水质标准供水浊度小于1NTU的要求。千吨水耗药量由改造前的11kg左右下降到7.5kg左右,节约了生产成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仪征港仪供水有限公司,未经仪征港仪供水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154020.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