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用于汽车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的上位机有效
申请号: | 201320154417.4 | 申请日: | 2013-03-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3126940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8-14 |
发明(设计)人: | 张伟;唐岚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华大学 |
主分类号: | B62D5/04 | 分类号: | B62D5/04 |
代理公司: | 成都信博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51200 | 代理人: | 舒启龙 |
地址: | 610039 四川***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汽车 电动 助力 转向 系统 上位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上位机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用于汽车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的上位机。
背景技术
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汽车的电控技术也在不断完善。汽车在低速转向时,为了减轻驾驶员转向时的操作力,人们对转向系统加入了助力装置。汽车的动力转向系统由此经历了液压转向系统、电液转向系统和电动助力转向系统几个阶段。其中电动助力转向系统正处于蓬勃发展期,在今后大部分轿车中都将配有该系统。因此,开发汽车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的上位机很有必要。
目前我国的电动助力转向系统大多还处在实验阶段,因此就需要实时监测系统的工作状态。目前已有的汽车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的上位机基本都是采用PC机,利用Labview软件开发的一套系统。由此造成上位机笨重而不便于携带。除此之外,此系统还要采用专业的数据采集卡,增加了成本。
实用新型内容
为改进现有技术,降低成本,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便携式上位机,不仅能够实现实时监测汽车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的工作状态,并且在用于电动助力转向系统实验时,还可以通过上位机输入参数,不用修改底层语言,为实验提供方便和缩短开发周期。
实现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用于汽车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的上位机,由可编程智能液晶显示屏模块通过收发器连接到总线构成。其中,可编程智能液晶显示屏模块包括ARM主芯片、USB下载口和电源部分,总线为CAN总线。
本实用新型中使用的可编程智能液晶显示屏模块体积小,因此制造出的上位机便于携带。由于使用总线连接方式,可以和不同种类的下位机配合使用,并且价格低廉,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系统结构框图。
图2为可编程智能液晶显示屏模块的运行流程。
图3为控件的执行流程。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系统结构如下:可编程智能液晶显示屏模块通过收发器2连接到CAN总线,构成上位机。上位机与主控制器通过CAN总线进行相互通信。主控制器含有A/D转换模块和脉冲累计器模块以采集外部信号,例如扭矩传感器信号、电流信号、车速信号等。主控制器将采集到的信号,通过CAN总线发送给上位机,同样上位机输入的数据也可以通过CAN总线发送给主控制器。
可编程智能显示屏模块里面包含了ARM主芯片、USB下载口、电源等。此模块的主芯片与主控制器的芯片相互独立,因此上位机不占用主控制器的资源。上位机界面的设计通过Designer软件制作,制作好后生成spf文件,通过USB下载口下载到ARM主芯片中。
Designer软件中包含了多种控件,例如波形控件、仪表盘控件、温度控件、文本框控件、按钮控件等。这些控件每个都包含了自己的属性,可以制作不同的风格样式,从而制作出美观的界面。此软件的特点是面向对象(控件)的开发,每个控件包含自己的脚本,在控件触发后执行相应的脚本。控件的触发方式有两种:一种是命令触发,另一种是手动触发。
用于汽车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的上位机,主要用到了仪表盘控件、标签控件、波形控件、文本框控件和按钮控件。仪表盘控件主要用来显示车速和发动机转速;波形控件主要显示方向盘角度、方向盘扭矩、实际电流和加载阻力矩;文本控件作为人机交互的接口,操作人员通过软键盘输入参数与主控制器进行通信;按钮控件主要用来进行界面的切换;标签控件起注释的作用。
可编程智能显示屏模块的运行流程如图2所示:显示屏上电后启动logo界面(可自己任意更改图片),启动完后,运行一次全局脚本,再加载主界面,此时界面上的控件等待事件触发,执行相应的动作。
控件执行的流程如图3所示:界面加载完成以后,每个控件进行自检,如果准备好了,等待事件触发;如果没准备好,继续等待。每个控件准备好后,就检测是否收到事件,如果收到则执行相应的事件;如果没有收到继续等待。收到事件后检测是否需要更新控件的状态,如果需要更新,主控制器就发送命令给控件;如果不需要更新,就回到检测事件状态等待事件的下一次触发。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华大学,未经西华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154417.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节能钢芯高强度铝合金型线绞绝缘电缆
- 下一篇:新型电力电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