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铅蓄电池有效
申请号: | 201320154728.0 | 申请日: | 2013-03-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3179977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9-04 |
发明(设计)人: | 潘宇亮;田晓申;白春宇;中岛孝;井门勋;佐佐木健浩 | 申请(专利权)人: | 松下蓄电池(沈阳)有限公司;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H01M2/28 | 分类号: | H01M2/28;H01M10/06 |
代理公司: | 永新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72002 | 代理人: | 陈建全 |
地址: | 110141 辽宁省***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蓄电池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铅蓄电池。更具体地说,涉及改善了汇流排铸焊工艺(COS)中汇流排的焊接性并提高了放电特性的铅蓄电池。
背景技术
铅蓄电池不仅用于起动车辆的电源和后备电源,也广泛用于主电源用途,即用作独立充放电设备用电源例如电动汽车、电动自行车、电动摩托车、电动滑板车、小型电动助力车、高尔夫球车等的动力电源,太阳能用电池等。
关于如何提高铅蓄电池的综合性能,现有技术中已经在各个方面进行了考虑,而且鉴于汇流排和极柱的结构和性能大大影响着铅蓄电池的充放电特性以及循环寿命,所以对汇流排也一直在进行各种研究。
日本专利公报平5-59544公开了一种铅蓄电池的汇流排,其是通过铸焊工艺形成的,在该汇流排的上部至少沿该汇流排的长度方向上形成了凹部,该凹部在中央部分最深,朝周边部分逐渐变浅,并且可以从所述凹部的最深部分向汇流排外周设置水平的或具有倒锥度的一个以上的电解液排出槽。这种汇流排在通过对应结构的铸型形成时,能够控制各部分的熔融液的冷却速度,使得所有的极耳的顶端部分都适宜地熔融,避免了过度熔融,从而确保了极耳和汇流排形成可靠性高的焊接。
日本专利公报平2-210755公开了一种铅蓄电池极板群汇流排部的铸造铸型,向该铸型中供给熔融铅并浸渍极耳从而形成极板群的汇流排部,其中所述铸型的除了极柱形成部之外的汇流排形成部的容积比率为阳极群1:阴极群1.1以下,或者除去铸造的极柱且包括了极板群极耳在内的汇流排部分的体积比率为阳极群1:阴极群1.05以下。这种铸型能够减少阴极群的汇流排铅量并提高焊接性的可靠性而降低不良情况和工序数等,从而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下述技术问题:阴极群的极板片数比阳极群的极板片数多,由此阴极群的汇流排的铅量必然增加,从而阴极群的汇流排的铸型容积大,所需热量增加且达到固化粘接的时间变长,则会由于在尚未等到阴极群充分固化粘接的情况下极群就从铸型脱去,因此会使得阴极极耳发生变形、强度不足或折损。
CN201130683Y公开了一种铅酸蓄电池铸焊用汇流排结构,其包括设于极群组顶部并分别与正、负极板极耳连接的正极汇流排和负极汇流排;用于极群组间焊接串联设于汇流排上的对焊件,该对焊件为半圆锥形的对焊件;和上述正极汇流排上的远离对焊件的一端上设置的一凸台。上述凸台所在部位的铅液冷却速度变慢,使正极板极耳表面与铅液熔融为一个整体,提高了焊接质量。并且,上述半圆锥形的对焊件增加了极群组之间跨桥连接的横截面积,从而能够提高蓄电池承载大电流放电的性能。
CN101908608A公开了一种铅酸铸焊蓄电池的汇流排,所述汇流排的顶面上所有点中至少有两点到所述汇流排底面的距离不相同。这种汇流排可以有效地减少铅的使用量,提高冷却速度,节省生产成本,并且有利于脱模。
但是,现有技术中还没有考虑在汇流排铸焊工艺(COS)中极柱对汇流排的焊接性以及汇流排的电特性的影响以及汇流排与极柱如何匹配的文献。事实上,汇流排铸焊工艺中极柱对汇流排的焊接性以及汇流排的电特性有明显的影响。具体地说,当如图2所示采用COS工艺形成各部分的宽度相同的汇流排,而极柱垂直立在该汇流排的一端时,则COS焊接体两端铅用量不均衡,而在COS焊接模具熔池内,所有位置对铅液的加温时间、熔融热量、冷却时间是相同的,这就导致整个COS焊接体两端的焊接效果不同,影响整体焊接性。例如,无极柱一端的汇流排已经充分冷却,有极柱一端的汇流排还未充分冷却,或者待有极柱的一端的汇流排充分冷却后,无极柱一端的汇流排已经冷却了过长时间,从而导致各个极耳与汇流排的各个部分的焊接程度不同,不能确保各个极耳和汇流排都形成可靠性高的焊接。
另一方面,汇流排与极柱的匹配还会影响到电阻、集电性和充放电特性。
在现有技术中,还不存在通过同时对汇流排与极柱的匹配、以及拉网格栅与极耳的设定来改善汇流排的焊接性并提高放电特性的铅蓄电池。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改善了汇流排铸焊工艺(COS)中汇流排的焊接性并提高了放电特性的铅蓄电池。
解决该技术问题的技术手段
本实用新型通过在铸焊工艺(COS工艺)中形成汇流排的各部分的宽度不同的设计,并且对极板的拉网格栅与极耳进行设定,从而解决了上述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涉及如下内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松下蓄电池(沈阳)有限公司;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未经松下蓄电池(沈阳)有限公司;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154728.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铅酸蓄电池极板板栅
- 下一篇:电池接触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