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行星式双轴转轴有效
申请号: | 201320155296.5 | 申请日: | 2013-03-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3214575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9-25 |
发明(设计)人: | 陈庆耀;杨仕斌 | 申请(专利权)人: | 元镫金属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C11/04 | 分类号: | F16C11/04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龙寰宇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139 | 代理人: | 孙皓晨 |
地址: | 中国台***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行星 式双轴 转轴 | ||
技术领域
一种行星式双轴转轴,尤指转轴内设置有两公轴,两公轴分别连接有传动件,并于两传动件上枢接有连杆,且连杆与两传动件枢接处偏移传动件与公轴的连接处,让转轴装设于电子产品,且电子产品的上盖于翻掀时,让其中一公轴绕行另一公轴转动位移,进而顺利的带动电子产品的上盖翻掀。
背景技术
现今双页式电子产品,如:笔记本电脑、智能手机…等,是由下盖以及上盖所组成,且部分双页式电子产品的上盖可翻掀至下盖底面,让双页式电子产品可作为平板电脑使用,一般而言,此种可做为平板电脑使用的双页式电子产品,是利用双轴的转轴装置来达成其翻掀的动作,如中国台湾专利公告第M413776号,其主要是利用,轴套于连接板的两端设有第一套接部与第二套接部,第一套接部的端缘于连接板的一侧形成第一缺口,而第二套接部的端缘于连接板的另一侧形成第二缺口,使第一套接部与第二套接部内所设置的第一转轴与第二转轴,可通过开轻关重的功效,让第一转轴与第二转轴依序转动,但此种作法容易于长期使用下,造成第一套接部与第二套接部产生磨耗而失去依序转动的功效,且也容易因第一套接部与第二套接部产生弹性疲乏而失去依序转动的功效。
是以,要如何解决上述现有技术的问题与缺失,即为相关业者所亟欲研发的课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利用传动组连接母轴内所穿设的第一公轴与第二公轴,让第一公轴绕行第二公轴转动位移,进而顺利的带动电子产品的上盖翻掀。
为达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行星式双轴转轴,具有母轴、公轴组以及传动组,其中:
该母轴具有基部,基部两侧分别延伸弯折有第一轴筒与第二轴筒;
该公轴组具有第一公轴与第二公轴,第一公轴穿设于母轴的第一轴筒内,第二公轴穿设于母轴的第二轴筒内;
该传动组具有第一传动件、第二传动件与连杆,第一传动件固定连接于第一公轴一端,第二传动件固定连接于第二公轴一端,且第一传动件与第二传动件位于母轴相同的侧边,而连杆两端分别枢接于第一传动件与第二传动件的表面,连杆与第一传动件的枢接处偏移第一传动件与第一公轴的连接处,连杆与第二传动件的枢接处偏移第二传动件与第二公轴的连接处。
所述的行星式双轴转轴,其中:该连杆与第一传动件的枢接处距离以及该连杆与第二传动件的枢接处距离,均相同于第一公轴与第二公轴的中心轴距离。
所述的行星式双轴转轴,其中:该第一传动件的表面设置有第一固接孔,第一公轴的端部穿设于第一固接孔内连接固定,第二传动件的表面设置有第二固接孔,第二公轴的端部穿设于第二固接孔内连接固定。
所述的行星式双轴转轴,其中:该传动组设置有第一枢接柱与第二枢接柱,第一传动件与第二传动件表面分别设置有第一枢接孔与第二枢接孔,而连杆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贯孔与第二贯孔,而第一枢接柱两端分别枢接于第一枢接孔与第一贯孔,第二枢接柱两端分别枢接于第二枢接孔与第二贯孔。
所述的行星式双轴转轴,其中:该公轴组设置有定位片,定位片表面两端设置有第一定位孔与第二定位孔,且定位片位于母轴一侧,第一公轴通过第一定位孔穿设于母轴的第一轴筒内,第二公轴通过第二定位孔穿设于母轴的第二轴筒内。
所述的行星式双轴转轴,其中:该第一传动件、第二传动件呈圆形,第一传动件外侧周缘形成有抵靠面,而第二传动件外侧周缘形成有抵持面,且第一传动件的半径与第二传动件的半径总和,相同于第一公轴与第二公轴的中心轴距离。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利用传动组连接母轴内所穿设的第一公轴与第二公轴,让第一公轴绕行第二公轴转动位移,进而顺利的带动电子产品的上盖翻掀。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外观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分解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动作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侧视动作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使用状态动作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母轴;11-基部;12-第一轴筒;13-第二轴筒;2-公轴组;21-第一公轴;22-第二公轴;23-定位片;231-第一定位孔;232-第二定位孔;24-第一连接件;25-第二连接件;3-传动组;31-第一传动件;311-第一固接孔;312-第一枢接孔;313-抵靠面;32-第二传动件;321-第二固接孔;322-第二枢接孔;323-抵持面;33-连杆;331-第一贯孔;332-第二贯孔;34-第一枢接柱;35-第二枢接柱;5-电子产品;51-上盖;52-下盖。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元镫金属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元镫金属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155296.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