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燃气采暖热水炉多功能阀有效
申请号: | 201320156267.0 | 申请日: | 2013-04-01 |
公开(公告)号: | CN203116298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8-07 |
发明(设计)人: | 高新富 | 申请(专利权)人: | 高新富 |
主分类号: | F24H9/20 | 分类号: | F24H9/20 |
代理公司: | 广州粤高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102 | 代理人: | 林新中 |
地址: | 528400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燃气 采暖 热水炉 多功能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壁挂炉,尤其是指安装在壁挂炉中的多功能阀。
【背景技术】
我们知道,燃气采暖热水炉的安全性是至关重要的,在其内设有水压检测、水压控制开关、补水、泄压调节、膨胀水箱等结构,当前壁挂炉的这些结构都是集成到一个阀体中来连接或实现的,为此,做成这种多功能阀的铜阀体必须体积比较大,材料多,从而带来功能阀造价较高、制造工艺复杂;而且,由于是一体式阀体,一旦某个功能件损坏,就必须整个更换,而且在拆装时比较麻烦、不便于维修;与此同时,各个组件在连接处容易出现漏水情况,维修率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结构简单、维护方便且维护成本低的燃气采暖热水炉多功能阀。
为了解决上述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下述技术方案:
一种燃气采暖热水炉多功能阀,包括有泄压阀、补水阀和连接在它们之间的补水管,其中:
在所述泄压阀的阀体上设有水泵接口、水压开关接口、水压检测接口、膨胀水箱接口、补口接口和泄压口,在所述的水泵接口和水压开关接口上分别安装有水泵和水压开关,所述水压检测接口经水压连接管与水压表连接,所述膨胀水箱接口经水箱管与膨胀水箱连接;
在所述补水阀的阀体上设有与外来补水源连接的进水口、与补水管连接的出水口和用来安装补水开关的开关接口;
所述的补水管两端设有螺母式连接套结构。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由于它是将补水阀和泄压阀分别独立开,再通过补水管连接起来,这样在生产补水阀和泄压阀的铜阀体时,可以大大节省铜材,也使整个功能阀的结构和制造工艺变得比较简单,从而降低生产成本;当某中一个功能部件损坏时,就可以有针对性地进行单独更换,而不用象现阶段那样将整个功能阀更换掉,使本实用新型的维修方便、维护成本低。
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附图说明】
图1 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连接示意图;
图2 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拆装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泄压阀阀体立体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燃气采暖热水炉多功能阀,包括有泄压阀1、补水阀2和连接在它们之间的补水管3,其中:
在所述泄压阀1的阀体11上设有与水泵接口111、水压开关接口112、水压检测接口113、膨胀水箱接口114,在所述的水泵接口111和水压开关接口112上分别安装有水泵4和水压开关5,所述水压检测接口113经水压连接管6与水压表7连接,所述膨胀水箱接口114经水箱管8与膨胀水箱9连接;
在所述补水阀2的阀体21上设有与外来补水源连接的进水口211、与补水管3连接的出水口212和用来安装补水开关50的开关接口213;
所述的补水管3两端设有螺母式连接套结构60,这样在拧动连接套结构60来拧紧或拧松所在的接口时,补水管3不会跟着转动。
本实用新型安装到壁挂炉上使用时,当水压表7检测到水压低于设定值时,补水开关50打开补水阀2,这样补水阀阀体21的进水口211流进来的水从出水口212流经补水管3进入到泄压阀1内,实现对壁挂炉循环用水的补充。由于功能阀的水压检测、膨胀水箱和泄压的工作原理跟当前的基本一样,在此中不再详述。
本实用新型是将补水阀和泄压阀分别独立开,再通过补水管连接起来,这样在生产补水阀和泄压阀的铜阀体时,可以大大节省铜材,也使整个功能阀的结构和制造工艺变得比较简单,从而降低生产成本;当某中一个功能部件损坏时,就可以有针对性地进行单独更换,而不用象现阶段那样将整个功能阀更换掉,使本实用新型的维修方便、维护成本低。
尽管参照上面实施例详细说明了本实用新型,但是通过本公开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显而易见的是,而在不脱离所述的权利要求限定的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精神范围的情况下,可对本实用新型做出各种变化或修改。因此,本公开实施例的详细描述仅用来解释,而不是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而是由权利要求的内容限定保护的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高新富,未经高新富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15626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