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超声波传感器安装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320156699.1 | 申请日: | 2013-04-01 |
公开(公告)号: | CN203198864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9-18 |
发明(设计)人: | 李硕;陈新;张进明;张永刚;陈娟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R11/00 | 分类号: | B60R1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银龙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3 | 代理人: | 许静;黄灿 |
地址: | 101300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超声波传感器 安装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零部件结构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超声波传感器安装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汽车电子技术的发展,更多的传感器应用于整车电子系统中,使得驾驶员的行车及停车过程更加方便、安全,基于超声波传感器测距原理的倒车雷达系统以及侧视辅助系统更是非常广泛的应用于行车及停车安全辅助系统之中。
超声波传感器发射的波形呈椭球状,为了使其探测波形不会探测到地面,传感器在整车上的布置高度及角度是有较为严格的要求的。通常情况下,超声波传感器轴线与地平面之间的高度在450mm~550mm为佳,且在此高度上对应超声波传感器的保险杠安装点所在平面需要较为平整,尽量与整车XY坐标平面相垂直。在450mm~550mm的高度下,造型面较为规整的车辆的保险杠表面均可满足传感器的布置要求;然而一些造型面不规整的车型,在该高度要求下,保险杠上的传感器安装点所在平面与整车XY坐标平面夹角过大,会导致传感器朝向不满足布置要求,从而影响传感器探测性能。
一般情况下的解决方案就是调整整车保险杠造型面以满足传感器布置要求,但这样做会导致如下问题:
保险杠是与整车车身相配接的零件,改变保险杠造型面势必会导致整车造型趋势随之改变,工程变更量太大。
这种方案的实施时间相当于重新调整整车造型,会影响整体项目进度。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超声波传感器安装结构,此超声波传感器安装支架无需调整保险杠整体造型面,就能解决超声波传感器方便快捷的布置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超声波传感器安装结构,包括:
安装凸台,所述安装凸台置于汽车保险杠内侧,在所述安装凸台上设置有一凹槽;
超声波传感器支架,所述超声波传感器支架置于所述凹槽中,并与所述安装凸台连接;
超声波传感器,所述超声波传感器置于所述超声波传感器支架上,并与所述超声波传感器支架以卡接的方式进行连接。
优选地,所述安装凸台上设置有用于容纳所述超声波传感器探头的第一通孔。
优选地,所述安装凸台的纵截面与所述汽车保险杠的横截面垂直。
优选地,所述安装凸台为菱形、矩形、圆形其中一种。
优选地,所述超声波传感器安装支架上设置有用于容纳所述超声波传感器的第二通孔。
优选地,所述超声波传感器安装支架为菱形,矩形,圆形其中一种。
优选地,所述安装凸台距地平面的高度在450mm至550mm之间。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超声波传感器安装结构在不用调整保险杠整体造型面形状的前提下,能方便快捷地将超声波传感器布置在汽车保险杠上,不会影响整车造型。同时,该超声波传感器安装还具有一定的通用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超声波传感器安装结构的分解图;
图2为超声波传感器安装结构安装在保险杠上后的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安装凸台的结构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超声波传感器支架的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在此,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但是不能认为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超声波传感器安装结构,此结构安装在汽车的保险杠上,既可以是前保险杠,也可以是后保险杠。此安装结构用于固定超声波传感器,此超声波传感器起到辅助泊车的作用。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超声波传感器安装结构的分解图,图2为超声波传感器安装结构安装在保险杠上后的剖视图,结合图1和图2,所述超声波传感器安装结构包括安装凸台2,在所述安装凸台2上设置有凹槽6。所述安装凸台2固定在汽车保险杠1上;
超声波传感器支架3,所述超声波传感器支架3置于所述凹槽6中,并与所述安装凸台2固定连接;
超声波传感器4,所述超声波传感器4置于所述超声波传感器支架3上,并与所述超声波传感器支架3固定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在汽车保险杠1上,在所述安装凸台2的安装位置处设置有用于安装所述安装凸台2的安装孔(未示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北京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156699.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防撞槽钢自动焊接结构
- 下一篇:基于单片机PWM 波的基准和脉冲控制电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