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太阳能发电用软电缆有效
申请号: | 201320157092.5 | 申请日: | 2013-04-01 |
公开(公告)号: | CN203165508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8-28 |
发明(设计)人: | 李东琦;郭玉双;尹亮;蓝风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科宝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B7/00 | 分类号: | H01B7/00;H01B7/02;H01B7/04;H01B7/17;H01B7/18 |
代理公司: | 常熟市常新专利商标事务所 32113 | 代理人: | 何艳 |
地址: | 215542 江苏省苏州***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太阳能 发电 电缆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线电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太阳能发电用软电缆,适用于太阳能发电设备的逆变器与电网之间的连线、以及追踪系统和日光反射装置的交流电源控制线。
背景技术
能源是现代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石,随着全球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能源的紧缺和环境污染的压力,使太阳能成为备受世人关注的新能源之一,太阳能是一种清洁、高效和永不衰竭的新能源。照射在地球上的太阳能非常巨大,大约40分钟照射在地球上的太阳能,便足以供全球人类一年能量的消费。而且太阳能发电绝对干净,不产生公害。所以太阳能发电被誉为是理想的能源。
我国政府对太阳能产业也给予了充分的扶持。2006年1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可再生能源法》正式实施,此法在资源调查与发展规划、产业指导与技术支持、推广与应用、价格管理与费用分摊、经济激励与监督措施、法律责任等方面做出了规定。随后,国家又陆续出台了《可再生能源发展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等支持可再生能源发展的实施细则,使国家在可再生能源领域方面的扶持政策日趋明朗化。这一系列法律、政策有力的支持了我国太阳能产业的发展。
太阳能发电用软电缆作为太阳能发电设备的附件,由于其使用环境较为特殊,即长期处于室外,因此不仅要求这种电缆具有优异的电气绝缘性能和机械性能,而且要求具备理想的抗碾压、耐温、耐气候、抗紫外线、阻燃和耐油性能。
现有的太阳能发电用软电缆,其护套层一般都采用PVC(聚氯乙烯)作为护套层,存在的不足:在电缆受到外力作用或长期紫外线照射时,容易开裂,且无法满足长期耐油要求,电缆使用寿命短。
在已公开的中国专利文献中,不乏见诸适用于太阳能发电用电缆的技术信息,CN2664125Y(点式应答器数据传输电缆)、CN201359878Y(对称平行网络电缆)、CN201369189Y(阻燃抗扭转风能电缆)、CN101789281A(新型风能电缆)、CN102136316A(风能发电控制电缆)、CN201829237U(阻燃抗扭转风能电缆)、CN201845591U(风能发电用耐扭转软电缆)、CN201904140U(风力发电设备用的抗扭转信号控制电缆〈由本申请人于2010年11月25日提出〉)、CN201956101U(环保型低温抗扭转低烟无卤阻燃控制软电缆)和CN201956104U(环保型耐低温抗扭转耐油耐腐蚀低烟无卤阻燃软电缆),等等。但是,上述专利所揭示的技术内容均不足以极致地全面体现理想的抗碾压、耐低温、抗紫外线、阻燃和耐油等综合性能。
鉴于上述已有技术,有必要对现有的太阳能发电用软电缆加以改进,为此本申请人作了积极而有效的探索,下面将要介绍的技术方案便是基于该前提下产生的。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任务在于提供一种结构更加稳定、使用寿命长、方便加工制作,同时具备优越的抗碾压、耐低温、抗紫外线、阻燃、耐油性能的太阳能发电用软电缆。
本实用新型的任务是这样来完成的,一种太阳能发电用软电缆,包括缆芯、挤包在缆芯外的内护套、挤包在内护套外的金属丝编织铠装层和挤包在金属丝编织铠装层外的外护套,其特点是:所述的缆芯包括一组各被覆有内绝缘层和外绝缘层的导体、填充绳以及绕包层,填充绳置于一组导体的中间,绕包层绕包在一组导体外,其中:一组导体的数量至少为两根,采用SZ成缆绞合的方式绞合,所述的填充绳为热塑性弹性体,所述的绕包层为铝箔,所述的内护套和外护套均为热塑性弹性体。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导体是由复数根镀锡铜丝绞合构成,各镀锡铜丝的直径为0.10-0.30㎜。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内绝缘层为聚氯乙烯(PVC),所述的外绝缘层为尼龙(Nylon),两者采用双层共挤的方式包覆在导体的内外层。
在本实用新型的又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金属丝编织铠装层是由复数根镀锡铜丝编织而成,各镀锡铜丝的直径为0.10-0.30㎜。
在本实用新型的再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SZ成缆绞合的成缆节距为成缆外径的10~12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科宝光电科技有限公司,未经苏州科宝光电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157092.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重型冲床控制装置支撑架
- 下一篇:模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