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车辆及用于车辆的灯光提示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320158101.2 | 申请日: | 2013-04-01 |
公开(公告)号: | CN203221955U | 公开(公告)日: | 2013-10-02 |
发明(设计)人: | 杨志芳;吴丽华;赵龙;罗如忠 | 申请(专利权)人: |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R16/02 | 分类号: | B60R16/02 |
代理公司: | 北京清亦华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01 | 代理人: | 张大威 |
地址: | 518118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车辆 用于 灯光 提示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和多媒体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在隧道内由于光线不足用于车辆的灯光提示系统以及一种具有该灯光提示系统的车辆。
背景技术
隧道内由于空间比较封闭,阳光无法照射,导致隧道内光线不足,汽车行驶过程中若灯光系统为关闭,则给用户的驾驶带来一定的安全隐患,严重危害了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
现有技术中,一般都是当用户感觉到光线不足,需要打开灯光,用户才会去操作灯光系统按键,但此时驾驶已经存在了一段时间的危险性,并且依靠用户自身去感知光线,可靠性较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旨在至少解决上述的技术缺陷。
为此,本实用新型的第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在车辆尚未进入隧道就可以提示用户打开灯光系统的用于车辆的灯光提示系统,保证用户驾驶安全,提高可靠性。
本实用新型的第二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具有上述灯光提示系统的车辆。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一方面提出的用于车辆的灯光提示系统,包括:采集路况信息并检测所述车辆前方预设距离是否有隧道的地理信息采集器;接收隧道信息并发出语音提示的多媒体装置,所述多媒体装置与所述地理信息采集器相连;显示提示信息的显示装置;在所述车辆的灯光系统的当前状态为关闭状态时根据所述隧道信息生成灯光提示报文的控制器,所述控制器分别与所述多媒体装置和所述显示装置相连,所述控制器根据所述灯光提示报文控制所述多媒体装置进行语音提示和控制所述显示装置进行显示提示。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出的用于车辆的灯光提示系统,在车辆尚未驶入隧道,就可提前提示用户打开灯光系统,当车辆驶入隧道时灯光系统已开启,光线充足,彻底杜绝了隧道内光线不足导致危险发生的可能性,比传统靠用户感知光线更安全、更可靠,提高了用户驾驶的安全性。
其中,所述多媒体装置通过串口接收所述隧道信息。
优选地,所述控制器、所述多媒体装置和所述显示装置与CAN总线相连。
优选地,所述多媒体装置将所述隧道信息通过所述CAN总线发送给所述控制器。
进一步地,所述控制器将所述灯光提示报文通过所述CAN总线发送给所述多媒体装置和所述显示装置。
具体地,所述显示装置在接收到所述灯光提示报文后进行文字显示和发出声音提示。
另外,所述多媒体装置未接收到所述隧道信息或者接收到所述隧道信息无效时向所述控制器发送所述隧道信息无效CAN报文。
其中,所述控制器在判断所述灯光系统的当前状态为非关闭状态时通过所述CAN总线发送灯光提示无效报文。
优选地,所述预设距离通过以下公式计算:
S>(V/3600)
其中,S为所述预设距离,V为所述车辆的当前平均车速。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了一种车辆,该车辆包括上述的用于车辆的灯光提示系统。
本实用新型附加的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上述的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下面结合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用于车辆的灯光提示系统的方框示意图;
图2为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具体实施例的用于车辆的灯光提示系统的结构示意图;以及
图3为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用于车辆的灯光提示系统的工作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解释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下文的公开提供了许多不同的实施例或例子用来实现本实用新型的不同结构。为了简化本实用新型的公开,下文中对特定例子的部件和设置进行描述。当然,它们仅仅为示例,并且目的不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此外,本实用新型可以在不同例子中重复参考数字和/或字母。这种重复是为了简化和清楚的目的,其本身不指示所讨论各种实施例和/或设置之间的关系。此外,本实用新型提供了的各种特定的工艺和材料的例子,但是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其他工艺的可应用于性和/或其他材料的使用。另外,以下描述的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的结构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形成为直接接触的实施例,也可以包括另外的特征形成在第一和第二特征之间的实施例,这样第一和第二特征可能不是直接接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15810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