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插座连接器及插头连接器有效
申请号: | 201320158296.0 | 申请日: | 2013-04-01 |
公开(公告)号: | CN203339334U | 公开(公告)日: | 2013-12-11 |
发明(设计)人: | 谢斌;吴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立讯精密工业(昆山)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R13/02 | 分类号: | H01R13/02;H01R13/502;H01R24/00;H01R27/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5324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插座 连接器 插头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插座连接器及插头连接器,尤其涉及一种具有超高速信号传输的插座连接器及插头连接器。
背景技术
个人电脑一直以来用各种方式来实现数据的输入和输出,通用串行总线(USB)是一种串行总线标准的PC架构,主要应用于计算机接口。如今USB接口的设计已被USB协会(USB-IF)标准化。USB接口可以连接外部设备,如鼠标、键盘、掌上电脑、游戏机、手机、打印机、移动硬盘、网络组件等。在许多设备中,例如手机和移动硬盘中,USB接口已经成为其标准的连接方式。
到目前为止,USB 协会已经发布了1.0、1.1、2.0、及3.0标准,上述USB 1.0、1.1、2.0 标准分别支持下述三种信号传输速率:(1). 低速模式传输速率为1.5 兆比特每秒,多用于鼠标和键盘;(2). 全速魔术传输速率为12 兆比特每秒;(3). 高速模式传输速率为480 兆比特每秒。而3.0 标准为超速模式传输速率为640 兆比特每秒,所以,未来的电子产品必将逐渐过渡到USB 3.0 接口的时代。
中国专利公告第CN201397969Y号揭示一种Micro-USB 3.0标准的插座连接器,其包括绝缘本体、收容于绝缘本体内的若干导电端子及包覆绝缘本体的金属壳体,绝缘本体设有向前凸伸沿水平排布的第一、第二舌板,第一、第二舌板左右间隔开,导电端子包括排布于第一舌板上的第一端子组及第二舌板上的第二端子组,绝缘本体设有左右间隔开的第一、第二插接口,第一舌板位于第一插接口内,第二舌板位于第二插接口内,第一端子组符合Micro-USB 2.0标准,第一插接口用以插接符合Micro-USB 2.0标准的插头连接器,第一、第二端子组的组合符合Micro-USB3.0标准,第一、第二插接口共同用以插接符合Micro-USB 3.0标准的插头连接器,然而,该插座连接器的宽度较大,而需要安装该插座连接器的电子设备预留的安装空间有限,导致安装困难甚至无法安装。与该插座连接器相对应的Micro-USB 3.0插头连接器也会遭遇上述技术问题。
所以,有必要设计一种新的插座连接器及插头连接器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了一种具有降低宽度的插座连接器及插头连接器。
为实现前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插座连接器,其包括插座本体及收容于插座本体内的若干插座端子,所述插座本体设有一插接孔及向前凸伸入插接孔内的第一、第二舌板,所述插座端子包括第一、第二插座端子组,所述第一插座端子组具有排设于第一舌板一侧表面的一排接触部及延伸出插座本体的焊接部,所述第二插座端子组具有排设于第二舌板一侧表面的一排接触部及延伸出插座本体的焊接部,所述第一、第二插座端子组的接触部分别暴露于插接孔,所述第一、第二舌板上下间隔开并且相互平行,所述第一插座端子组符合USB 2.0标准传输协议,所述第一、第二插座端子的组合符合USB 3.0标准传输协议。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第二插座端子组分别设置为五根,所述第一插座端子组符合Micro-USB 2.0标准传输协议,第一、第二插座端子组的组合符合Micro-USB 3.0标准传输协议。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插座端子的接触部排设在第一舌板的下表面,所述第二插座端子组的接触部排设在第二舌板的下表面。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插座端子组还包括收容于插座本体内以侦测插头连接器插入的一侦测端子,侦测端子设有排设于第二舌板且位于第二插座端子组外侧的接触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插座本体包括基部、自基部向前凸伸的所述第一、第二舌板及左右间隔开的一对第一侧部,所述插接孔位于该对第一侧部之间。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侧部包括第一竖直面、自第一竖直面向下及向内侧延伸的倾斜面、自倾斜面向内侧延伸的水平面及自水平面向下延伸的第二竖直面,第一舌板与第一竖直面左右对齐而高于倾斜面、水平面及第二竖直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立讯精密工业(昆山)有限公司,未经立讯精密工业(昆山)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15829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后锁式FPC连接器
- 下一篇:一种电力设备线夹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