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光伏废水处理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320160292.6 | 申请日: | 2013-04-02 |
公开(公告)号: | CN203222529U | 公开(公告)日: | 2013-10-02 |
发明(设计)人: | 李孟;刘晓光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C02F9/14 | 分类号: | C02F9/14;C02F101/14 |
代理公司: | 湖北武汉永嘉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2102 | 代理人: | 钟锋 |
地址: | 430070 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废水处理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光伏废水处理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蓬勃发展的电子工业(如彩色显像管,集成电路工厂等)的大量建设投产,光伏废水的排放量每年以成万吨计急剧增加,导致氟污染越来越严重,且难降解的有机污染物将给其危害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由于光伏废水中含氟量较高,氟污染的治理是处理光伏废水的重中之重。虽然国内对氟污染的治理措施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例如化学沉淀法、絮凝沉淀法、吸附法,但这些除氟工艺都存在处理流程长, 投加药剂种类多,单位氟去除成本大等缺陷。另外,光伏废水中难降解有机污染物的去除也一直是行业内的难题,由于其可生化性较差,SS含量较高,普通生化处理工艺将会造成运行时间长,水质不稳定,剩余污泥产量较高,且容易造成二次污染。若据现有技术(专利号CN202072558U)的物化处理方式,主要包括一级反渗透、二级反渗透、序批式Fenton系统、超滤装置、多介质过滤器、活性碳过滤器等,该技术主要针对低氟污染及可生化性良好且COD含量不高的光伏废水有比较好的处理效果,但因其只是单纯地将物化处理方式与生化处理系统简单的结合,并不能完全消除高氟难降解光伏废水中氟离子对微生物降解有机物的影响,同时对难降解有机物的去除效率及废水的可生化性提高效果不够显著,主体工艺运行较繁琐且需要及时的反冲洗操作,运行成本较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结构简单、运行成本低、可提高污水的可生化性,使出水氟化物含量低且水质稳定的光伏废水处理系统。
本发明所取得的有益效果为:光伏废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它包括除氟装置、折流式厌氧反应器、曝气生物滤池,除氟装置的出水口与厌氧反应器的入水口相连,厌氧反应器的出水口与曝气生物滤池的入水口相连。
按上述技术方案,所述除氟装置设置在折流式厌氧反应器内,两者合并为一体化装置,该一体化装置设有排泥管和放空管。
按上述技术方案,折流式厌氧反应器包括多个串联的反应室,相邻反应室之间设置有竖立排列的导流板。
按上述技术方案,所述反应室为4个。
按上述技术方案,所述导流板排列成圆形,使折流式厌氧反应器的反应室为环形反应室。
按上述技术方案,所述曝气生物滤池包括生物池本体、曝气空气管、曝气支管、过滤装置、反冲洗进气管、反冲洗进水管、反冲洗排水管、处理水排水管,在生物池本体内的中部设置过滤装置,曝气空气管与曝气支管相连,并均设置在过滤装置的下方;反冲洗进气管和反冲洗进水管设置在过滤装置的下方,反冲洗排水管、处理水排水管设置在生物池本体上。
按上述技术方案,所述过滤装置包括填料层、承托层,所述填料层设置在承托层上。
按上述技术方案,在生物池本体的上方设置有溢流槽。
本实用新型所取得的有益效果为:
1、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通过在除氟装置中利用电石渣除氟,提高了对高浓度氟污染的去除能力,大大减轻了对微生物降解有机物的难度,通过在折流式厌氧反应器发生厌氧反应,使废水中的有机物含量大大的降低,在曝气生物滤池内去除有机污染物及降低污泥产率,使出水达到排放标准的要求;
2、本实用新型节省占地面积,运行费用低,工艺出水氟化物含量低并水质稳定,适合工业化自来水回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光伏废水处理系统,它包括除氟装置1、折流式厌氧反应器3、曝气生物滤池19,除氟装置设有入水口和出水口,除氟装置的入水口与进水管2连接。除氟装置1设置折流式厌氧反应器3内,两者合并为一体化装置,该一体化装置设有排泥管6和放空管7。除氟装置1的出水口与折流式厌氧反应器3的入水口相连通,折流式厌氧反应器3包括4个串联的反应室,相邻反应室之间设置有竖立排列的导流板4。每个反应室都可以看作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升流式厌氧污泥床系统。导流板4排列成圆形,从而使每个反应室为环形结构。在折流式厌氧反应器3的上方设置有集水槽5。折流式厌氧反应器3的集水槽5通过连接管8与曝气生物滤池19的入水口连通。
曝气生物滤池19包括生物池本体、曝气空气管17、曝气支管16、过滤装置、反冲洗进气管18、反冲洗进水管11、反冲洗排水管12、中间排水管13、处理水排水管10,在生物池本体的上方设置有溢流槽9,过滤装置为包括填料层14、承托层15,所述填料层14设置在承托层15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理工大学,未经武汉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16029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