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汽车变速器润滑导油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20161476.4 | 申请日: | 2013-04-02 |
公开(公告)号: | CN203214845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9-25 |
发明(设计)人: | 吴晓冬;王鑫;杨志峰;王伟;邵晋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汽车变速器有限公司;上海汽车齿轮一厂 |
主分类号: | F16H57/04 | 分类号: | F16H57/04 |
代理公司: | 上海交达专利事务所 31201 | 代理人: | 王毓理;王锡麟 |
地址: | 201822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汽车 变速器 润滑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的是一种汽车变速器技术领域的装置,具体是一种汽车变速器润滑导油装置。
背景技术
变速器一般安装在车辆的离合器与传动轴之间,其通过改变传动比扩大车辆驱动力和速度的变化范围,以适应经常变化的行驶条件。要保证变速器正常工作需对变速器内部的轴承,齿轮等零部件进行充分的润滑,目前,该润滑要求越来越高,各档齿轮及轴承的工作环境也越来越恶劣,这不仅对润滑油的油品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且对整个变速器润滑结构的设计也具高要求。
在汽车变速器内部,变速箱箱体内齿轮的啮合传动使得箱体内温度上升,所以必须设置导油润滑结构,以达到降低齿轮温度和润滑的目的。传统的变速器的导油润滑系统主要是采用分体式的导油板来完成。
对现有技术进行文献检索发现,中国专利文献号CN201215176公告日2009-4-1,记载了一种变速器润滑系统的导油装置,包括一碟状导油盘安装在变速器壳体的凹槽内,所述变速器壳体的凹槽内设有凸起部,其特征是:所述导油盘上设有与凹槽的凸起部相配合的缺口,导油盘的周边上设有至少两个止动臂,变速器壳体上设有与所述止动臂相配合的止动槽。
中国专利文献号CN202032072U公告日2011-11-09,记载了一种汽车变速器的导油结构,设置于输出轴总成的输油口处,包括呈碟片状的导油盘,所述的导油盘中部开设有导油孔,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导油盘上位于上述导油孔的内侧固设有连通导油孔的导油管,所述的导油盘上位于上述导油孔的外侧固设有集油槽,且导油孔与集油槽的内腔相连通。
但上述技术虽然能使箱内齿轮实现降低温度和润滑的作用,但是在变速器工作的过程中由于壳体与导油板之间会有间隙出现,导致导油效率降低,使实际润滑效果达不到设计的预期。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不足,提出一种汽车变速器润滑导油装置,能够解决导油板和壳体间存在间隙的问题,使得导油机构内部不漏油。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本实用新型包括:包括:设置于壳体内壁的导油挡板和导油槽,其中:导油挡板位于主动轴总成的甩油区域,导油槽的一端与导油挡板的末端相连,导油槽的另一端与主动轴油路相连。
所述的导油挡板为L字形结构,包括:位于安装孔内的挡油部分和位于变速器壳体壁内的导油部分,其中:导油部分为直板结构,且导油挡板与壳体为一体式铸造。
所述的安装孔上设有塞片。
所述的塞片为一端密封的柱状结构,其形状与安装孔相吻合。
有益效果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起到导油润滑、冷却齿轴的作用,并提高导油效率,减少零件数量、提高装配效率、从多方面降低成本,并降低变速器整体噪声水平。
附图说明
图1a为本实用新型安装塞片立体示意图;
图1b为本实用新型未安装塞片立体示意图。
图2a为图1中导油挡板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2b为图1中油路局部放大示意图,箭头为润滑油工作走向。
图3为塞片示意图;
图中:1导油挡板、2导油槽、3塞片、4壳体、5安装孔、6挡油部分、7导油部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作详细说明,本实施例在以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为前提下进行实施,给出了详细的实施方式和具体的操作过程,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不限于下述的实施例。
实施例1
如图1a和图1b所示,本实施例包括:设置于壳体4内壁的导油挡板1和导油槽2,其中:导油挡板1位于主动轴总成的甩油区域,导油槽2的一端与导油挡板1的末端相连,导油槽2的另一端与主动轴油路相连。
所述的导油挡板1为L字形结构,包括:位于安装孔5内的挡油部分6和位于变速器壳体壁内的导油部分7,其中:导油部分7为直板结构,且导油挡板1与壳体4为一体式铸造。
所述的安装孔5上设有塞片,如图3所示。所述的塞片3为一端密封的柱状结构,其形状与安装孔5相吻合。
在变速器工作时,油路的循环过程如图4所示,主动轴顺时针旋转被甩出的润滑油在重力的作用下沿壳体壁流向导油挡板1,L型的导油板1防止了润滑油直接流出,并使润滑油沿着导流挡板1流入导油槽2并重新流入主动轴中心的油孔,从而开始新一轮的润滑回路。由于壳体4拔模限制,所以要通过机加工的方式来实现导油挡板1与导油槽2的连通。如图2a和图2b所示,最终用塞片3来封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汽车变速器有限公司;上海汽车齿轮一厂,未经上海汽车变速器有限公司;上海汽车齿轮一厂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161476.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外置空档位置传感器
- 下一篇:一种铝电解槽短路口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