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超微气泡的气水溶合发生器有效
申请号: | 201320161593.0 | 申请日: | 2013-04-03 |
公开(公告)号: | CN203155162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8-28 |
发明(设计)人: | 蔡家刚;何业俊;李晓霞;何婷;吴翔 | 申请(专利权)人: | 马鞍山市黄河水处理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F13/10 | 分类号: | B01F13/10;B01F3/04 |
代理公司: | 南京知识律师事务所 32207 | 代理人: | 蒋海军 |
地址: | 243041 安徽省马鞍山市***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气泡 溶合 发生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水处理装置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超微气泡的气水溶合发生器,可用于水处理曝气和气浮装置,也可通过有源气体用于除菌和杀毒。
背景技术
利用超微气泡的吸附特性和比重小的上浮特性而制作的水处理装置,应用于水处理特别是含油污水及多种悬浮液处理中,效果良好,并越来越受到业界的青睐和期待。
现有技术下的微气泡技术主要是通过微气泡发生器,气水溶合发生器产生含有大量微气泡的悬浮液,通过分气管、布气管、布气孔散布于处置含油污水的底层,加速和强化静态的和动态的含油污水的油、水、渣三相分离过程,提高含油污水处理的效率和质量。其不足之处在于,现有技术的微气泡发生器所产生的气泡由于直径过大,比表面积小,气泡稳定时间较短,且其水处理效率和质量不能满足现代水处理行业对于水质的处理要求。与此同时,在发生器作业时产生的巨大噪声,对环境造成了新的污染。
中国专利申请号:CN201220270333.2,申请日:2012.06.11的专利文件,公开了一种气水溶合发生器,其包括发生器体、发生器帽、进水管、进气管、气囊腔、筛网固定台箍、筛网管和水气溶胶射出管,高速流动的水流经过筛网破碎为微气泡与水流混合生成水气溶胶。该实用新型的气水溶合发生器与现有技术相比,微气泡产生量多,体积可控,相对表面积大,上浮速度慢,吸附能力强,气体溶解于水的比率高。其不足之处在于,该发生器产生的微泡粒径较大,对于水质的处理效率较低、处理质量不高,且结构复杂,不利于推广应用。
发明内容
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微气泡发生器所产生的气泡直径大,比表面积小,气泡稳定时间较短等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超微气泡的气水溶合发生器,它可以产生气泡粒径小、比表面积大且气泡稳定时间长的超微气泡,且水质处理效率和质量明显提高。
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超微气泡的气水溶合发生器,它包括文丘里射流器和离心泵,它还包括空气流量节流器和稳流罐;
所述的文丘里射流器的有源接入口安装所述的空气流量节流器,所述的离心泵的出液管侧壁接出口端旁通支管,所述出口端旁通支管的另一端接所述的文丘里射流器的进液端,所述的文丘里射流器的出液端通过管道连接所述的离心泵的进液管;
所述的离心泵的出液管的另一端接所述的稳流罐,所述的稳流罐的出水端接超微气水溶合输出管。
优选地,所述的文丘里射流器为不锈钢材质。它还包括自控装置。
有益效果
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
(1)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中,通过文丘里射流器吸入常压空气,使旁通支管内产生溶气水;通过空气流量节流器,控制空气吸入量,再经离心泵离心涡流增压和离心力切割,离心泵输出后经稳压罐稳流后,最终可得溶气粒径介于微米和纳米之间的超微气泡溶气水,由于该超微气泡粒径小,比表面积增大,气泡稳定时间增长,使得发生器的水质处理效率和质量明显提高;
(2)本实用新型采用文丘里射流吸入常压大气,并用离心泵涡流增压和离心力切割,没有空压设备,减少了设备能耗,没有噪声污染;
(3)本实用新型的气水溶合发生器结构简单轻便,制造成本低,能耗小,运转费用低,且带有自控装置,操作方便;
(4)使用本实用新型的溶气发生设备产生的超微溶气水还可用于水处理曝气和气浮装置,也可通过有源气体用于除菌和杀毒。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中:1、文丘里射流器;2、空气流量节流器;3、离心泵;4、进液管;5、出液管;6、自控装置;7、超微气水溶合输出管;8、稳流罐。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和具体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描述。
实施例1
结合图1,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超微气泡的气水溶合发生器,它包括文丘里射流器1、离心泵3、空气流量节流器2、稳流罐8和带有遥控功能的自控装置6,其中,文丘里射流器1为不锈钢材质。文丘里射流器1的有源接入口安装所述的空气流量节流器2,所述的离心泵3的出液管5侧壁接出口端旁通支管,所述出口端旁通支管的另一端接所述的文丘里射流器1的进液端,所述的文丘里射流器1的出液端通过管道连接所述的离心泵3的进液管4;离心泵3的出液管5的另一端接所述的稳流罐8,稳流罐8的出水端接超微气水溶合输出管7。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马鞍山市黄河水处理工程有限公司,未经马鞍山市黄河水处理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16159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