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外圆磨削的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20163860.8 | 申请日: | 2013-04-03 |
公开(公告)号: | CN203156532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8-28 |
发明(设计)人: | 李丽丽;张庆军;罗伦荣;韩烈彪;沈庚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葛洲坝集团机械船舶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4B27/033 | 分类号: | B24B27/033;B24B41/04 |
代理公司: | 宜昌市三峡专利事务所 42103 | 代理人: | 成钢 |
地址: | 443007 ***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磨削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外圆加工领域,特别是一种用于钢料锻件的外圆表面粗加工的外圆磨削装置。
背景技术
一般在钢厂的锻件圆钢毛坯出厂后,形状不是特别规则,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及环境潮湿的影响,在外圆表面形成不同程度的锈蚀,从而在其表面形成一层氧化铁皮和铁锈,对后续该锻件的加工和使用造成影响,因此需要对锻件外圆表面进行去皮粗加工。在目前的圆钢毛坯去皮方法中,常用的有手工法、化学法及机械法,手工法劳动强度大,生产效率低;化学法相对于人工法效率较高,但极易对环境造成污染,且不易控制去皮质量;机械法去皮作为一种操作简单、成本低、质量可靠、效率高的方法则越来越得到广泛的应用。
现有的外圆加工设备多采用动磨头结构,即工件在轴向固定,而由磨头沿轴向运动实现工件的外圆磨削,例如中国专利200620111811.X即公开了一种外圆磨削装置,即为采用该结构。存在的问题是效率较低,而且对于外圆表面粗加工的工艺要求而言,对加工精度要求不高。
中国专利申请201010166536.2公开了一种高温圆钢锻压件去氧化层设备,采用并列的摩擦去皮装置和滚刀去除圆钢锻压件的外圆氧化层,存在的问题是,摩擦去皮装置和滚刀均为定长,对于不同长度规格的锻压件不能通用,且刀具长度较长,成本较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用于外圆磨削的装置,可以批量的加工钢料锻件的外圆表面,且效率较高,成本较低。进一步的,还可以实现自动卸料。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用于外圆磨削的装置,包括机座,机座上并列设有两组用于承载圆柱形工件的托轮组,其中至少一个托轮组由驱动装置驱动旋转,其中一个托轮组上设有多个斜托轮,所述斜托轮的轴线与旋转轴的轴线具有夹角,大约在8°~12°之间,在机座的一侧设有至少一个磨头架。
所述的磨头架中,磨头座位于机座一侧,磨头架与磨头座的顶端铰接,磨头架位于托轮组上方的一端设有磨头砂轮;
磨头架与磨头座之间设有磨头架油缸。
所述的磨头架与磨头座铰接的位置位于磨头架的中部,在设有磨头架油缸的相对另一端还设有磨头架弹簧。
机座的一端还设有卸载装置。
所述的卸载装置中,卸料杆通过卸料支座与机座铰接,卸料杆与机座之间还设有卸料油缸,卸料杆的自由端位于托轮组中的各个托轮之间。
所述的卸料杆自由端设有用于置于工件下方的弯折段。
所述的弯折段的自由端还设有用于勾起工件的防滑钩。
所述的卸料杆为多个,多个卸料杆并列布置。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用于外圆磨削的装置,通过采用斜托轮的结构,实现工件的圆周和轴向进给,配合侧置的磨头架,从而实现高效率的批量加工。本实用新型解决了对于工件尺寸较大的锻件毛坯的粗加工问题,且操作简单,安全可靠,同时质量易于控制、自动化程度高。进一步的,设置的卸载装置可以方便地实现工件的自动卸料。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俯视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主视示意图。
图3为图2的A-A剖视图。
图4为图2的B-B剖视图。
图5为图2的C-C剖视图。
图6为图2的D-D剖视图。
图中:卸载装置1,磨头架2,驱动装置3,主轴架4,斜托轮5,主动托轮组6,被动托轮组7,机座8,工件9,磨头座10,磨头架油缸11,磨头架弹簧12,磨头砂轮13,防滑钩14,弯折段15,卸料支座16,卸料杆17,卸料油缸18,夹角α。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4中,一种用于外圆磨削的装置,包括机座8,机座8上并列设有两组用于承载圆柱形工件9的托轮组,托轮组由主轴架3实现支承。其中至少一个托轮组为由驱动装置3驱动旋转的主动托轮组6,其中一个托轮组上设有多个斜托轮5,如图1中所述斜托轮5的轴线与旋转轴的轴线具有夹角α,在机座8的一侧设有至少一个磨头架2。由此结构,当如图4中,驱动装置3驱动主动托轮组6旋转时,同时带动工件旋转,被动托轮组7相应的由工件带动旋转,在旋转过程中,斜托轮5对工件产生轴向分力,从而实现工件的轴向进给,配合工件9的旋转,由磨头架2对工件9的外圆进行磨削加工。采用本装置,加工效率高于现有技术中的其他结构。本例中,将斜托轮5设置在被动托轮组7上,但是,将斜托轮5设置在主动托轮组6上也是可行的。对于更大直径的工件9,同时在主动托轮组2和被动托轮组1设置驱动装置4也是可行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葛洲坝集团机械船舶有限公司,未经中国葛洲坝集团机械船舶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163860.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