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防震锤有效
申请号: | 201320164098.5 | 申请日: | 2013-03-21 |
公开(公告)号: | CN203193222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9-11 |
发明(设计)人: | 叶绿野 | 申请(专利权)人: | 叶绿野 |
主分类号: | H02G7/14 | 分类号: | H02G7/1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25619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防震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防震锤,具体涉及一种悬挂于输电线路上的防震锤。
背景技术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知,架空电力线路受风、冰、低温等气象条件的作用,使线路产生振动和舞动,振动时,频率较高而振幅很小,进而使架空线在悬点处反复被拗折,引起材料疲劳,最后导致断股、断线事故;舞动时,频率很低,而振幅却很大,很容易引起相间闪络,造成线路跳闸、停电或烧伤导线等严重事故。因此,防震锤作为一种用于消除线路自振以及消除风等引起的谐振的电力金具便应运而生。
现有市场上的防震锤一般包括连接在钢绞线两端的锤体以及挂接在钢绞线中间位置的线夹,通过线夹将防震锤挂持在导线上,然而实际使用中,由于防震锤应用于自然环境比较恶劣的野外或者风口,因此,在过于恶劣的环境中,防震锤起到的防止导线振动或者舞动的作用微乎其微。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结构简单、设计新颖、并且能更有效的降低导线振动频率或舞动振幅的防震锤。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一种防震锤,包括钢绞线、锤体、紧锁钢丝、连接件和线夹,所述锤体固定安装在所述钢绞线的两端,所述连接件具有横向设置的安装部和从该安装部的中间位置纵向向上延伸的圆柱形套接部,所述安装部固定安装在所述钢绞线的中间位置,所述圆柱形套接部的顶端面上开设有圆柱形沉槽,所述圆柱形沉槽的内圆柱面上开设有第一半圆形环槽,并且所述圆柱形套接部的外圆周面上、在径向方向上与第一半圆形环槽相对应的位置开设有导向开口,该导向开口至少部分的与所述第一半圆形环槽相通,所述线夹包括用于固定在导线上的夹紧部和从该夹紧部上纵向向下延伸设置的圆柱形承接部,该圆柱形承接部的直径与所述圆柱形沉槽的内径适配,并且在该圆柱形承接部上、与所述第一半圆形环槽相对应的位置开设有第二半圆形环槽,所述第一半圆形环槽与所述第二半圆形环槽形成圆形卡接环槽,所述紧锁钢丝通过所述导向开口穿进所述卡接环槽,并进而形成连接件与线夹之间的纵向限位。
通过对现有技术的上述改进,由于在线夹和钢绞线之间设置连接件,并且该连接件的圆柱形套接部与线夹的圆柱形承接部的配合面之间开设有卡接环槽,使得紧锁钢丝通过导向开口穿入该卡接环槽内,并进而形成连接件与线夹的纵向限位,达到了防震锤的锤体和钢绞线以及连接件可以随风转动的效果,因此,对于导线来说,本实用新型的防震锤更加有利于减弱或者吸收振动频率,改变线路摇摆频率,降低线路的振动或舞动的幅度。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主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连接件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线夹的示意图。
图4是图1中A处的放大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紧锁钢丝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5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是一种防震锤,在本实施例中,显而易见的,该防震锤包括钢绞线1、锤体2、紧锁钢丝3、连接件4和线夹5,所述锤体2固定安装在所述钢绞线1的两端,所述连接件4具有横向设置的安装部40和从该安装部40的中间位置纵向向上延伸的圆柱形套接部41,所述安装部40固定安装在所述钢绞线1的中间位置,所述圆柱形套接部41的顶端面上开设有圆柱形沉槽410,所述圆柱形沉槽410的内圆柱面上开设有第一半圆形环槽4100,并且所述圆柱形套接部41的外圆周面上、在径向方向上与第一半圆形环槽4100相对应的位置开设有导向开口411,该导向开口 411与所述第一半圆形环槽4100相通,所述线夹5包括用于固定在导线上的夹紧部50和从该夹紧部50上纵向向下延伸设置的圆柱形承接部51,该圆柱形承接部51的直径与所述圆柱形沉槽410的内径适配,并且在该圆柱形承接部51上、与所述第一半圆形环槽4100相对应的位置开设有第二半圆形环槽510,所述第一半圆形环槽4100与所述第二半圆形环槽510形成圆形卡接环槽,所述紧锁钢丝3通过所述导向开口411穿进所述卡接环槽,并进而形成连接件4与线夹5之间的纵向限位。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以及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由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所附的权利要求及其等效物界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叶绿野,未经叶绿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164098.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自动采集浮游生物装置
- 下一篇:安全配电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