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软磁质凸极磁极铁芯上无励磁绕组和电源连接的电动机有效
申请号: | 201320166152.X | 申请日: | 2013-04-07 |
公开(公告)号: | CN203278451U | 公开(公告)日: | 2013-11-06 |
发明(设计)人: | 赵济民 | 申请(专利权)人: | 赵济民 |
主分类号: | H02K3/28 | 分类号: | H02K3/2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10031 辽宁***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软磁质凸极 磁极 铁芯上无励磁 绕组 电源 连接 电动机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软磁质凸极磁极铁芯上无励磁绕组和电源连接的电动机。
背景技术
目前已知的软磁质凸极磁极铁芯上无励磁绕组和电源连接的电动机有交流异步电动机、步进电动机、交流反应式同步电动机。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解决问题的技术方案是:电动机由隐极式电枢和软磁质凸极磁极组成、凸极磁极铁芯由硅钢片或软磁质钢片叠成,也可用软磁质材料做成整体凸极磁极,凸极磁极的极对数和电枢励磁绕组极对数相同。隐极式电枢铁芯由硅钢片叠成圆柱形或圆筒形表面开槽,铁芯槽内嵌有多相绕组,如二相、三相、四相、五相、六相、七相、八相或更多相绕组组成隐极式电枢。为方便说明问题,电枢各相绕组导体在电枢槽内的部分本文称为电枢各相绕组有效边。电枢绕组分为产生电磁力作用的电流绕组,和产生主磁场磁力线作用的励磁绕组,电流绕组和励磁绕组是根据凸极磁极顶弧弧面与电枢各相绕组有效边的相对位置决定的,如果某相绕组两条有效边分别都在一对凸极磁极顶弧弧面范围内的就是电流绕组,某相绕组两条有效边都分别在两个相邻的凸极磁极间距范围内的就是励磁绕组,电枢各相绕组可以是电流绕组,也可以是励磁绕组,随着电动机的转动凸极磁极顶弧弧面和电枢各相绕组有效边的相对位置不断变化,电枢各相绕组产生电磁力的作用和产生主磁场磁力线的作用也不断变换。电动机主磁场由电枢绕组中的励磁绕组的电流励磁,励磁主磁场的磁力线,由电枢S极起经电动机铁芯和气隙组成的磁迴路回到电枢S极形成主磁场磁力线的闭合迴路,闭合磁力线迴路中电枢电流绕组的电流使该电流绕组有效边导体按左手定则在主磁场受到电磁力的作用,在旋转电枢式电动机中,电枢在电磁力的作用下顺着电磁力的方向旋转,在旋转磁极式电动机中,凸极磁极在电磁力的反作用力作用下顺着电磁力反作用力的方向旋转。隐极式电枢和凸极磁极只有磁的联系。
本实用新型的有效效果是:
由于利用电枢绕组中的励磁绕组励磁提高了电枢绕组的利用率,且有利于用变频驱动器制成无刷电动机。
附图说明:
图1是三相绕组角接旋转电枢式电动机或旋转磁极式轮毂电动机的电枢和凸极磁极结构原理示意图。
图2是三相绕组角接旋转磁极式电动机或旋转电枢式轮毂电动机的电枢和凸极磁极结构原理示意图。
图中:1A相绕组有效边首端,2B相绕组有效边首端,3C相绕组有效边首端,4A相绕组有效边末端,5B相绕组有效边末端,6C相绕组有效边末端,7电枢铁芯,8凸极磁极顶弧弧面,9凸极磁极顶弧弧面,10气隙,11气隙,12凸极磁极铁芯,13凸极磁极间距,14凸极磁极间距,15电枢绕组接线端子,16电枢绕组接线端子,17电枢绕组接线端子。
具体实施方式
图1和图2中电枢绕组接线端子(15),A相绕组有效边首端(1),C相绕组有效边末端(6)电连接;电枢绕组接线端子(16),B相绕组有效边首端(2),A相绕组有效边末端(4)电连接;电枢绕组接线端子(17),C相绕组有效边首端(3),B相绕组有效边末端(5)电连接,在图1和图(2)的瞬间电枢绕组接线端子(15)通过换向器和电刷或变频驱动器和电源电极电连接,电枢绕组接线端子(17)通过换向器和另一电刷或变频驱动器与电源另一电极电连接。电枢和凸极磁极只有磁的联系。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赵济民,未经赵济民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166152.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电弧焊接装置
- 下一篇:具有冷却液通道的切削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