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车辆出入控制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1320167271.7 | 申请日: | 2013-04-07 |
公开(公告)号: | CN203174530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9-04 |
发明(设计)人: | 唐健;景发俊;蔡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捷顺科技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1F13/04 | 分类号: | E01F13/04 |
代理公司: | 深圳中一专利商标事务所 44237 | 代理人: | 张全文 |
地址: | 518049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车辆 出入 控制 设备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出入管理设备领域,特别涉及车辆出入控制设备。
背景技术
目前的车辆出入控制设备中,如停车场中的出入口控制设备、公路收费站的控制设备中,一般包括拦挡或放行车辆的拦挡装置,以及发送控制信号至拦挡装置以使拦挡装置执行拦挡或放行动作的控制机箱。
现有技术中的车辆出入控制设备,为确保控制机箱与车主进行信息交互(如车主进行刷卡)时车头不会碰撞拦挡装置,因此其控制机箱与拦挡装置为分体结构,拦挡装置与控制机箱之间有一定的间隔。控制机箱与车主进行信息交互(如车主进行刷卡)后发送控制信号至拦挡装置,从而拦挡装置执行拦挡或放行车辆的动作。
为实现控制机箱与拦挡装置的通信,现有技术普遍采用有线通信方式,因此在设置车辆出入控制设备时需要进行相关的布线工作,施工复杂;其次,当车辆出入控制设备发生通信故障时,分体设计的方式以及通过布线进行通信的方式为检修增加不少困难。
综上所述,现有技术所提供的车辆出入控制设备,存在施工复杂、检修困难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车辆出入控制设备,旨在解决现有技术所提供的车辆出入控制设备存在的施工复杂、检修困难的问题。
为此,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车辆出入控制设备,包括拦挡部件以及控制机箱;
所述控制机箱包括驱动所述拦挡部件进行拦挡或放行车辆动作的驱动装置;
所述拦挡部件包括拦挡或放行车辆的拦挡部,以及
连接于所述驱动装置、并使所述拦挡部件在车辆通行的方向上与所述控制机箱的距离为X、以确保车主与所述控制机箱进行信息交互时车头不会碰撞所述拦挡部的连接部。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车辆出入控制设备,控制机箱设置有驱动拦挡部件进行拦挡或放行车辆动作的驱动装置,拦挡部件包括拦挡部以及确保车主与控制机箱进行信息交互时车头不会碰撞所述拦挡部的连接部。因此,所述车辆出入控制设备在确保了车主与控制机箱进行信息交互时车头不会碰撞所述拦挡部件的条件下,进行了一体化设计,从而有效的解决了现有技术所提供的车辆出入控制设备,由于采用分体结构而存在施工复杂、检修困难的问题,其施工、检修均相当简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车辆出入控制设备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车辆出入控制设备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参照图1、2,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车辆出入控制设备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俯视图。其中图1中的箭头方向为车辆前进方向。
一种车辆出入控制设备,包括拦挡部件1以及控制机箱2;控制机箱2包括驱动拦挡部件1进行拦挡或放行车辆动作的驱动装置21;拦挡部件1包括拦挡或放行车辆的拦挡部11,以及连接于驱动装置21、并使拦挡部件1在车辆通行的方向上与控制机箱2的距离为X、以确保车主与控制机箱2进行信息交互时车头不会碰撞拦挡部11的连接部12。
一般情况下,距离X为1.5m~3.5m适宜,优选为2.5m。
作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该拦挡部11的优选结构,该拦挡部11与车辆通行方向(即通道)垂直,连接部12与车辆通行方向水平,即拦挡部11与连接部12构成L行。此时,连接部12的长度为1.5m~3.5m适宜,优选为2.5m。
由于该拦挡部件1的连接部11具有一定的长度,阻挡部12于控制机箱2存在较大的力矩,为降低控制机箱2的机械设计的难度,该拦挡部件1可采用轻质且强度高的材料制作,如采用碳纤维制作。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车辆出入控制设备,控制机箱2设置有驱动拦挡部件1进行拦挡或放行车辆动作的驱动装置21,拦挡部件1包括拦挡部11以及确保车主与控制机箱进行信息交互时车头不会碰撞拦挡部的连接部12。因此,车辆出入控制设备在确保了车主与控制机箱2进行信息交互时车头不会碰撞拦挡部件1的条件下,进行了一体化设计,从而有效的解决了现有技术所提供的车辆出入控制设备,由于采用分体结构而存在施工复杂、检修困难的问题,其施工、检修均相当简便。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原理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捷顺科技实业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捷顺科技实业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167271.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