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煤层润湿热的测量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320167338.7 | 申请日: | 2013-04-07 |
公开(公告)号: | CN203216885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9-25 |
发明(设计)人: | 冯月;孙银宇;祝云辉;马文强;祝远恩;胡景超;高鹏;刘亚玲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N25/20 | 分类号: | G01N25/2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32001 ***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煤层 润湿 测量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测定煤的润湿性的技术领域,涉及一种煤层润湿热的测量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国内外大部分矿产企业,在开采煤炭的过程中,矿井中会产生大量的粉尘影响工作人员进行地下作业,并且危及工作人员的身体健康,有很多工人因此患上了尘肺病,为了对煤矿井下进行降尘,国内很多人研究了多种降尘的方法,就目前的技术而言,很多研究难以付诸实践,即使实践,成本也会非常高,由于上述因素的限制,所以,采用最多且最有效的降尘方法仍然是以传统的用水来降尘,用水的方法进行降尘,主要是针对煤层在开采之前对其进行润湿,润湿的方法是在煤层中注入一定量的水,从而减少了矿井中的尘埃。
由于地域、岩体等因素的影响,各个煤矿煤层的润湿性都不同,因此在煤层润湿之前要根据煤层的润湿性进行测量,测量的目的是使用一定的水使煤层的润湿效果达到最优,取一定量的煤,在煤中注入一定量的水,使煤在开采过程中产生最少的尘埃,达到降尘的作用,这既节约了水资源,又保证了煤层的润湿效果。
目前,在国内外公开的测量煤的润湿性能的方法中,有两种测量方法,分别是毛细管法和杨氏方程法,其一,毛细管法测量润湿性的原理是将水注到煤层中,利用煤层中的水在毛细管中上升的高度来测量润湿的效果,此方法是建立在将煤压成块、煤块表面几乎达到水平的前提下进行测量,此方法技术难度较大、精密度要求较高,因此也容易产生较大误差;其二,杨氏方程法测量润湿性的原理是将水注入到煤层中后,将煤层进行压片,再将光线射向煤层便面的水,利用水折射的角度进行计算,从而得出煤层润湿的程度,该方法同样涉及到煤块压片的问题,误差大而且需要进行一系列运算,过程复杂。
根据煤层在润湿过程中,会伴随着润湿热的产生,目前,国内外公开的技术上,并没有针对煤层润湿过程中产生的润湿热的技术来进行煤层润湿性能的测定,就目前的技术而言,完全可以达到对煤层润湿热的测定,根据目前市场上的各种测试仪器,进行结合使用,可以保证煤层润湿热的测量,所以可以煤层润湿热的测量来判断煤层的润湿性,进而根据煤层的润湿性能对煤炭开采过程中产生的尘埃进行沉降。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操作简单、测量精确的煤层润湿热的测量系统,旨在解决现有方法中操作繁琐、误差较大、技术难度要求高等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的,一种煤层润湿热的测量系统,包括反应槽、热电式传感器、电量放大器、电位显示仪,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应槽包括开口、反应器和绝热层。
所述热电式传感器与反应槽直接相连,反应器底部与热电式传感器的感应部位被隔热层包裹。
所述的电量放大器上部与热电式传感器用导线相连,下部与电位显示仪用导线相连。
本实用新型中,根据水对煤的润湿过程中产生的煤层润湿热的大小,来判定煤的润湿性能,利用热电式传感器、电量放大器和电位显示仪将煤层润湿热以电能的形式显示出来,直接以读取数据的形式来判定煤层润湿热的大小,就现有的技术而言,热电式传感器、电量放大器和电位显示仪等仪器是可以直接使用的,无需对其有其他特殊要求。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较,具有下列显而易见的突出实质性特点和显著优点:
1.本实用新型的煤层润湿热的测量系统,其测量过程简单、易于操作,可以有效的通过煤层润湿来判定煤的润湿性。
2.本实用新型的煤层润湿热的测量系统,将难以测量的润湿热转化成可以直观读取的电能,通过判断电能来判定煤的润湿性。
3.本实用新型的煤层润湿热的测量系统,解决了现有方法中操作繁琐、误差较大、技术难度要求高等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一种煤层润湿热的测量系统示意图;
1为开口,2为反应器,3为绝热层,4为热电式传感器,5为导线,6为电量放大器,7为电位显示仪。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一种煤层润湿热的测量系统,煤层润湿热的测量系统包括开口1、反应器2、绝热层3、热电式传感器4、导线5、电量放大器6和电位显示仪7,煤层润湿热的测量方法是利用水对煤层进行润湿,在润湿的过程中会产生热,这种热称为煤层润湿热,经过一系列的反应,其产生的煤层润湿热可以转换成电能显示在测量仪器上,既将热能转换成电能直观的显示出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理工大学,未经安徽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167338.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太阳能光伏组件的支架调节系统
- 下一篇:智能电源控制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