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氢氧产生装置的散热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320167342.3 | 申请日: | 2013-04-07 |
公开(公告)号: | CN203128670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8-14 |
发明(设计)人: | 王成成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成成 |
主分类号: | C25B1/04 | 分类号: | C25B1/04;C25B9/00;C25B15/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000 北京市朝阳***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产生 装置 散热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氢氧节能领域,尤其是一种氢氧产生装置的散热结构。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现有的氢氧节能装置的种类很多, 而其中氢氧产生单元的电解反应直接影响到其氢氧产生的效能,由于氢氧产生单元在电解时会产生高温,这样的高温如不能即时散发,则会造成氢氧产生单元电解效能的降低,因此不同业者会提供不同的散热设计,以求提高整体的效能,但其散热方式由电解瓶内透过介质逐步传递至散热流道内,再由散热器鼓动气流来达到散热之目的,其散热方式属热交换对流散热,因此其散热效果慢,且无法散热效果极不均匀。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缺点,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氢氧产生装置的散热结构,该氢氧产生装置的散热结构能快速且均匀的进行散热,而不致因高温影响电解作用,从而提升电解效率,以达到节能之目的,并可减少对环境的破坏。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氢氧产生装置的散热结构,包含电解瓶及散热单元,其中电解瓶内有至少一个电极板,该电极板具有产生氢氧气体的电解作用,电解瓶顶端具有连接引擎室的输气管,供输送氢氧气体;散热单元可与电解瓶内部连通,散热单元具有一个内部带循环流道的鳍片部,使高温液体流经循环流道时能由鳍片部迅速散出,循环流道的一端具有连接电解瓶底部的导流管,导流管上具有泵,供将电解瓶内的液体抽出,循环流道的另端具有连接电解瓶顶部的回流管,使液体在流经循环流道后,可回流至电解瓶内,散热单元在鳍片部的一侧有鼓风组,鼓风组将鳍片部上的热气迅速吹离,组构成一散热快速且均匀的氢氧产生装置的散热结构,电解瓶应用在氢氧节能机上,且电解瓶的电极板开始进行电解作用后,可产生氢氧气体,并由电解瓶的输气管进入引擎室而电解瓶内的液体在经电解作用后会不断的升温,此时散热单元利用导流管上泵作用,将电解瓶内的液体抽入散热单元鳍片部的循环流道内,而经鳍片部的热交换及鼓风组的吹动后,可迅速的达到降温之目的,且降温后的液体可再经由回流管回到电解瓶内部,并与电解瓶内的液体完全混合,如此,即可快速且均匀的达到散热效果,同时大幅提升其电解效率,增加氢氧产生量,以达节能之目的,并可减少消耗燃料所造成的污染问题,以增加产品的附加价值,并提高其经济效益。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一种氢氧产生装置的散热结构,该氢氧产生装置的散热结构能快速且均匀的进行散热,而不致因高温影响电解作用,从而提升电解效率,以达到节能之目的,并可减少对环境的破坏。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原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局部结构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图中,一种氢氧产生装置的散热结构1,包含电解瓶2及散热单元3,其中电解瓶2内有至少一个电极板4,该电极板4具有产生氢氧气体的电解作用,电解瓶2顶端具有连接引擎室的输气管5,供输送氢氧气体;散热单元3可与电解瓶2内部连通,散热单元3具有一个内部带循环流道6的鳍片部7,使高温液体流经循环流道6时能由鳍片部7迅速散出,循环流道6的一端具有连接电解瓶2底部的导流管8,导流管8上具有泵9,供将电解瓶2内的液体抽出,循环流道6的另端具有连接电解瓶2顶部的回流管10,使液体在流经循环流道6后,可回流至电解瓶2内,散热单元3在鳍片部7的一侧有鼓风组11,鼓风组11可将鳍片部7上的热气迅速吹离,组构成一散热快速且均匀的氢氧产生装置的散热结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成成,未经王成成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167342.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