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口腔CT扫描专用固定器有效
申请号: | 201320167431.8 | 申请日: | 2013-04-07 |
公开(公告)号: | CN203153772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8-28 |
发明(设计)人: | 陈建文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建文 |
主分类号: | A61B6/04 | 分类号: | A61B6/04;A61B6/14;A61B6/03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57000 山东省东营市***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口腔 ct 扫描 专用 固定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病人CT扫描的用具,具体涉及一种口腔CT扫描专用固定器。
背景技术
目前,影像科医生在对病人行口腔CT扫描时,是将病人的头部置于通用的CT头托中,嘱病人上下切牙轻咬舌尖或咬牙签、木筷等方法,这样就会避免扫描后的图像上下牙列重叠。实际工作中有些病人由于种种原因不能配合,头部、口腔部的运动可造成图像的运动伪影,并且咬舌尖、牙签、木筷容易造成病人的损伤。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口腔CT扫描专用固定器。
其技术方案是:包括弧形结构的托板、立板、调节棒、咬嘴、垂直滑轨、颌顶束带、纵向滑轨和额束带。所述托板一端两侧设有两个立板,该端前部设有固定柄;所述两个立板的前边沿处左右对称设有竖向排列的调节孔,调节棒穿入在左右对称的调节孔中,调节棒上设有能左右移动的咬嘴;所述其中一个立板的外侧设有垂直滑轨,垂直滑轨上设有能上下移动的垂直带孔滑块,垂直带孔滑块上连接颌顶束带;所述托板的另一端外侧设有两个纵向滑轨,两个纵向滑轨上均设有能前后移动的纵向带孔滑块,纵向带孔滑块上连接额束带。
其中,所述咬嘴为中部设弧面的硅胶板结构。所述垂直滑轨与立板为粘合式固定连接;所述纵向滑轨与托板为粘合式固定连接。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较,具有固定效果好、安全、轻便的特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一种口腔CT扫描专用固定器,包括弧形结构的托板1、立板2、调节棒4、咬嘴5、垂直滑轨7、颌顶束带6、纵向滑轨10和额束带12。所述托板1一端两侧设有两个立板2,该端前部设有固定柄9;所述两个立板2的前边沿处左右对称设有竖向排列的调节孔3,调节棒4穿入在左右对称的调节孔3中,调节棒4上设有能左右移动的咬嘴5;所述其中一个立板2的外侧设有垂直滑轨7,垂直滑轨7上设有能上下移动的垂直带孔滑块8,垂直带孔滑块8上连接颌顶束带6;所述托板1的另一端外侧设有两个纵向滑轨10,两个纵向滑轨10上均设有能前后移动的纵向带孔滑块11,纵向带孔滑块11上连接额束带12。其中,所述咬嘴5为中部设弧面的硅胶板结构。所述垂直滑轨7与立板为粘合式固定连接;所述纵向滑轨10与托板为粘合式固定连接。
在使用本实用新型时,将托板1一端前部的固定柄9连接到CT机床面上,病人仰卧,将病人头部置于托板1中,口咬咬嘴5,根据病人口腔部矢状径的大小调整调节棒4穿入相应的调节孔3内,使咬嘴5悬挂高度适合不同体格的病人;然后根据病人下颌的高度将垂直带孔滑块8滑动至垂直滑轨7合适的位置,将颌顶束带6自下颌下缘缠绕至头顶后固定于卡扣上;根据病人前额的位置将纵向带孔滑块11滑动至纵向滑轨10合适的位置,用额束带12将病人前额部固定。这样,病人的头部、口腔部就安全、牢固的固定好了。
以上所述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详细说明与附图说明,并非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为准,凡是本专利保护范围的精神与其类似变化的实施例与近似结构,皆应包含于本实用新型之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建文,未经陈建文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167431.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主动脉半月瓣临时闭合及停跳液灌注装置
- 下一篇:一种拇外翻角度测量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