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立式机床孔加工的排屑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20169275.9 | 申请日: | 2013-04-08 |
公开(公告)号: | CN203184705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9-11 |
发明(设计)人: | 叶从超;尤海泉;周波;张勇;武朝峰;李保国;易淑祥;成祥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风汽车公司 |
主分类号: | B23B47/34 | 分类号: | B23B47/34 |
代理公司: | 武汉开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2104 | 代理人: | 俞鸿 |
地址: | 430056 湖北省武***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立式 机床 加工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用于立式机床孔加工的排屑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的加工中心的孔排屑主要是采用外部切削液冷却刀具,刀具依靠排屑槽和人工吹屑结合方法冲屑;或者采用带有内冷功能的机床高压切削液冲屑(要求冷却系统增加高压内冷系统,主轴增加切削液内冷旋转接头,增加采购成本和刀具成本)。由于切削液有粘性,铁屑容易粘在孔里不容易脱落,造成铁屑清理不彻底,容易划伤深孔或者是磨损刀具,或影响后一工序的加工。一般工序加工完毕主轴退刀后,加工程序暂停,人工手持气枪对准孔吹铁屑,铁屑和切削液四溅,容易造成人员安全隐患,并且效率低下,不适合现代化生产和工厂安全要求。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针对上述缺陷,提供一种用于立式机床孔加工的排屑装置,能够高效排除加工孔内的铁屑,并且无污染。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用于立式机床孔加工的排屑装置,所述排屑装置包括内冷刀柄及固定在内冷刀柄端部的吹屑气管,所述内冷刀柄内设有与吹屑气管连通的通气孔。
所述吹屑气管的外径小于所加工工件孔的最小直径。
所述吹屑气管的外径小于所加工工件孔最小直径的一半。
所述吹屑气管的管长根据所加工工件孔的最长孔深而设定。
所述气源与内冷刀柄通气孔之间的管道上并列设置有带调压阀 的第一三联件和第二三联件,第一三联件与内冷刀柄通气孔之间的管道上设置有第一电磁换向阀,第二三联件与内冷刀柄通气孔之间的管道上设置有第二电磁换向阀。
所述第一电磁换向阀与所述内冷刀柄通气孔之间的管道上还串联一单向阀。
所述第一三联件与内冷刀柄通气孔外的管道上设置有第三电磁换向阀。
所述第一三联件与第一电磁换向阀之间的管道上设置有过滤网,所述第二三联件与第二电磁换向阀之间的管道上设置有过滤网。
经过所述第一三联件输出的气体压强为0.5~0.8MPa;经过所述第二三联件输出的气体压强为0.15~0.25 MPa。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有益效果为:当需要对加工的孔进行吹气时,排屑装置移动到位后,将吹屑气管伸入到工件孔内对其吹气,避免了人工持气枪吹气,需要开/关加工中心推拉门、孔位不易接近、吹起的铁屑和切削液伤人的风险,无污染且提高了工作效率,可以广泛用于立式加工。
附图说明
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排屑装置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气路连接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一种用于立式机床孔加工的排屑装置,该排屑装置包括内冷刀柄1及固定在内冷刀柄1上的吹屑气管2,内冷刀柄内设有与吹屑气管2连通的通气孔(未示出),将加工中心的压缩气体引入到吹屑气管2中。该吹屑气管2的外径小于所加工工件孔3的最小 直径,管长根据所加工工件孔3的最长孔深而制定设计,吹屑气管2的外径优选为小于所加工工件孔3最小直径的一半。
如图2所示的气路连接示意图,气源与内冷刀柄通气孔之间的管道上并列设置有带调压阀的第一三联件和第二三联件,第一三联件5与内冷刀柄通气孔之间的管道上还依次设置有第一电磁换向阀8和单向阀4,第二三联件6与内冷刀柄通气孔之间的管道上还设置有第二电磁换向阀9,从而形成两个吹气气路。其中一气路是经过带有调压阀的第一三联件5输出的气体为高压气体,其压强为0.5~0.8MPa,通过吹屑气管2对其工件孔3内吹气;另一气路是经过带有调压阀的第二三联件6输出的气体为低压气体,其压强为0.15~0.25 MPa,在主轴松时对刀柄及主轴锥孔吹气。在第一电磁换向阀8与内冷刀柄通气孔之间的管道上设置的单向阀4,是为了防止主轴松刀吹气时低压气体向第一电磁换向阀8传输,从而使得主轴松刀吹气时的气压不够。
为了提高加工精度,在第一三联件5和第二三联件6与第一电磁换向阀8和第二电磁换向阀9之间的管道上分别都设置有过滤网。
加工时有可能采用主轴外吹气冷却刀具,因此在第一三联件5与内冷刀柄通气孔外的管道上还设置有第三电磁换向阀10,本实施例中,第一电磁换向阀8、第二电磁换向阀9、第三电磁换向阀10都采用的是两位两通电磁换向阀。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风汽车公司,未经东风汽车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169275.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