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桥梁体外预应力结构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320170159.9 申请日: 2013-04-08
公开(公告)号: CN203238549U 公开(公告)日: 2013-10-16
发明(设计)人: 代汉超;范灏;徐亮;王达磊 申请(专利权)人: 同济大学
主分类号: E01D21/00 分类号: E01D21/00
代理公司: 上海智信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1002 代理人: 吴林松
地址: 200092 *** 国省代码: 上海;31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桥梁 体外 预应力 结构
【说明书】:

技术领域

实用新型属于工程技术领域,涉及一种桥梁体外的预应力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桥梁结构中施加横向体外预应力结构是直接将预应力钢束横向锚固在桥面板的两端,利用预应力束预存的压应力部分抵消在荷载作用下形成的横向拉应力。但是在箱梁和目前轨道交通常用的槽型梁等有腹板或翼缘板的结构中,由于腹板或翼缘板的存在占据了普通横向预应力的锚固空间,给施工、设计及后期预应力钢束的更换带来很大的不便,且在箱体内张拉会使横向预应力的作用范围大幅缩小。现有的体内预应力技术虽然可以解决箱梁和槽型梁的横向预应力问题,但是体内预应力技术具有钢束不可更换、不能再次张拉等缺点。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桥梁体外预应力结构,该体外预应力结构不仅能通过纵向张拉提供所需的横向预应力,而且施工方便,可更换钢束,能够再次张拉。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解决方案是:

一种桥梁体外预应力结构,包括多块横向设置于桥面板内侧的转向块,至少两条穿过所述转向块的预应力钢束束体以及固定所述预应力钢束束体的锚固装置,所述多块转向块内分别对应所述预应力钢束束体埋置转向钢管,所述转向钢管贯通所述转向块,所述同一条预应力钢束束体上的转向钢管位于开口向内的抛物线上,所述预应力钢束束体穿过所述转向钢管后在桥面板面内平弯设置,所述预应力钢束束体的两端与所述锚固装置连接,预应力钢束束体的两端分别锚固于主梁端面。

所述桥梁体外预应力结构,包括两条预应力钢束束体,所述两条预应力钢束束体对称桥面板横向中心线设置,均为整体开口向内的抛物线结构,所述转向钢管设置于所述预应力钢束束体与所述转向块的交叉处。

所述预应力钢束束体包括预应力钢束、管道和灌浆材料,所述预应力钢束设置于所述管道之中,所述灌浆材料填充所述管道与所述预应力钢束之间的空隙部分。

进一步的,所述管道包括HDPE(High Density Polyethylene,高密度聚乙烯)管和钢制管道两种,所述转向段和锚固区段的管道部分为钢制管道,其余部分为HDPE管。

所述锚固装置包括内衬套、锚具以及灌浆材料,所述锚具位于内衬套内部,锚具与内衬套直接接触,两者之间填充灌浆材料。

所述灌浆材料为水泥浆。

所述转向块是混凝土结构转向块。

转向钢管为纺锤型结构,转向钢管两端扩口设置。

所述的桥梁体外预应力结构还包括多个减震装置,所述减振装置安装于所述预应力钢束束体的HDPE管段上。

所述减震装置包括索夹、减震材料和支架三部分,所述索夹夹紧所述预应力钢束束体的HDPE管,减震材料填充所述索夹与HDPE管之间的空隙部分,所述减震装置与梁体之间经由支架焊接连接。

由于采用上述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预应力钢束束体在桥面板面内平弯,利用预应力钢束平弯产生的横向压应力部分抵消在荷载作用下形成的横向拉应力,从而改善桥面板横向受力性能;

2、两端带有扩口的纺锤型转向钢管,可以适应相邻转向装置的定位误差;

3、预应力钢束束体与锚固结构处的双层管道使体外预应力钢束和锚具与混凝土结构之间相互隔离,以保证体外预应力钢束可更换;

4、减震装置将预应力钢束与梁体固定在一起,通过改变预应力钢束的自由长度,避免梁、索共振。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平面图;

图2为图1所示实施例中转向钢管结构的放大图;

图3为图1所示实施例中箱梁实施例的跨中立面图;

图4为图1所示实施例中箱梁实施例的边跨端部立面图;

其中:桥面板1、转向块2、预应力钢束束体3、锚固装置4、转向钢管5、减震装置6、主梁端面7。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所示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如图1所示,一种桥梁体外预应力结构,包括多块横向设置于桥面板1内侧的转向块2,至少两条穿过转向块2的预应力钢束束体3以及固定预应力钢束束体3的锚固装置4,多块转向块2内分别对应预应力钢束束体3埋置转向钢管5,转向钢管5贯通转向块2,预应力钢束束体3穿过转向钢管5后在桥面板1面内平弯设置,预应力钢束束体3的两端与锚固装置4连接,预应力钢束束体3的两端分别锚固固定于主梁端面7。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同济大学,未经同济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170159.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