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胸管有效
申请号: | 201320171077.6 | 申请日: | 2013-04-08 |
公开(公告)号: | CN203154557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8-28 |
发明(设计)人: | 赵奇;周菊英;邬青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大学 |
主分类号: | A61M25/10 | 分类号: | A61M25/10 |
代理公司: | 苏州创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32103 | 代理人: | 陶海锋 |
地址: | 215123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医疗器械,具体涉及一种胸管,尤其是一种带自动封闭功能的胸管。
背景技术
胸膜腔负压是维持肺气体交换的重要条件,胸腔闭式引流在临床上广泛应用于气胸、胸腔积液和各种胸腔手术后的病人,是治疗气胸、脓胸、外伤性血胸及自发性气胸的有效方法和重要措施。
进行胸腔闭式引流护理时最重要的就是保持引流管的密闭,现有技术中,更换引流瓶必须先双重夹闭引流管以防空气进入胸膜腔;搬动患者或患者下床活动时,要始终保持引流瓶低于床沿,不能将引流瓶提至高于引流管的胸腔出口,且最好也是夹闭引流管,待搬动完毕后再松开。临床上普遍使用血管钳进行夹闭引流管,但用血管钳夹闭胸管,会出现血管钳脱落或损伤到患者的不良事件发生。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发明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带自动封闭功能的新型胸管。
为达到上述发明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胸管,包括胸管管体,所述胸管内设有气囊,所述气囊的腔体与外接的气囊管连通,所述气囊管末端设有可封闭的气囊孔。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气囊一侧与胸管的内侧壁固定连接,气囊在放气状态下附着于胸管内侧壁一侧,在充气状态下堵塞封闭胸管。
所述可封闭的气囊孔由弹性材料构成气囊孔的封闭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使用原理是,需要进行胸管夹闭时,用针筒插入气囊孔打气,当气囊充满气时,胸管被完全密闭,即起到夹闭胸管的作用;不需夹闭时,用针筒将气囊内气体抽尽,气囊将附于胸管侧面,不影响胸管的正常使用,胸管即可正常起到引流气体、液体的作用。
由于上述技术方案运用,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
本实用新型通过在胸管内设置气囊,通过气囊的膨胀和压缩控制胸管的封闭和导通,无需使用血管钳等其他夹闭工具,可以有效避免血管钳脱落或损伤到患者的不良事件发生,且结构简单,操作方便。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一中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其中:1、胸管;2、气囊;3、气囊管;4、气囊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实施例一:参见图1所示,一种新型胸管,包括胸管1管体,所述胸管1内设有气囊2,所述气囊2外接有气囊管3,所述气囊管3末端设有气囊孔4。
上述技术方案中,需要进行胸管夹闭时,只需用针筒对准气囊孔打气,当气囊充满气与胸管完全密闭后,即起到夹闭胸管的作用;不需使用时,用针筒将气囊内气体抽尽,气囊将附于胸管侧面,不影响胸管的正常使用,胸管即可正常起到引流气体、液体的作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大学,未经苏州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171077.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