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矿山井下机械式全自动喷管远程喷雾除尘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20171530.3 | 申请日: | 2013-04-07 |
公开(公告)号: | CN203175600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9-04 |
发明(设计)人: | 王振平;王保齐;郭杰;陈业武;田向红;范立宇;李志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业武 |
主分类号: | E21F5/04 | 分类号: | E21F5/04;E21C35/22;E21F5/1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26001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矿山 井下 机械式 全自动 喷管 远程 喷雾 除尘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矿山井下喷雾除尘领域。
背景技术
在矿山井下的炮掘及综掘工作面,放炮后产生的烟尘及综掘机切割过程中产生的粉尘,严重危害操作人员的身体健康,现行的喷头式喷雾降尘装置要么喷射距离短,覆盖面小,要么雾化效果差,除尘效果均难以达到煤矿安全规程规定的要求,尤其是综掘机内外喷雾的喷头经常堵塞,形同虚设。这些不仅有违规程规定,伤害工人身心健康,不利于矿山的安全生产,且电控的自动喷雾安全环节多,操作复杂,机械的往往又只能手动或半自动操作,大大降低了劳动效率。
实用新型内容
实用新型目的:为克服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机械式全自动风水混合喷管远程喷雾除尘装置。
技术方案:一种矿山井下机械式全自动喷管远程喷雾除尘装置,包括延时喷雾自动控制装置、进气管、进水管、气水混合室、引射流装置,所述的延时喷雾自动控制装置包括延时系统、气缸、控制阀、开关、压力传感板,所述的进气管、进水管分别与所述的控制阀连接,所述的气缸通过气缸连杆与所述的控制阀连接,该气缸与所述的延时系统连接,该延时系统与所述的开关连接,所述的压力传感板的一端与所述的延时喷雾自动控制装置固定连接,该压力传感板上固定连接传感板触头;所述的进气管、进水管分别与所述的气水混合室连接,所述的引射流装置呈圆筒状,其内侧为弧状,围成气水混合腔,该气水混合室的内侧壁上有喷嘴;所述的气水混合室的出口与所述的气水混合腔相连通。
作为优选,所述的喷嘴为环形均匀排列。
作为优选,所述的气水混合腔为金属高速涡流结构。
作为优选,所述的延时系统包括气动开关、气动控制阀、气包、延时调节器及气动换向阀。
作为优选,所述的引射流装置的出口端内侧为流体动力学曲线状。
作为优选,所述的压力传感板为运输皮带机械式压力传感板。
作为优选,所述的压力传感板为冲击波压力传感板。
有益的效果:本发明采用机械式全自动喷管远程喷雾降尘,一是实现了机械式全自动喷雾,炮掘面利用放炮所产生的冲击波自动打开风水开关,并通过调节延时系统实现自由设定时段全自动喷雾;综掘面通过运输皮带机械式压力传感板自动打开和关闭开关,实现全自动喷雾,由于喷管喷雾量大且吹送距离远,可全面覆盖综掘机切割刀头部分,且喷管随摇臂的上下左右同步起伏移动,实现动态跟踪覆盖喷雾,达到有效降尘效果。
二是采用喷管式喷雾(即风力扩展器式喷管),实现了远程全断面覆盖喷雾,雾化效果好,喷射距离远,喷管不易堵塞。
三是通过风力扩展器式喷管喷雾,输出雾气流量是压缩空气耗气量的二十五倍以上,大大降低了能耗,减少了成本,提高了效益。同时,由于使用了风力扩展器式喷管喷雾,对水压的要求可以大大降低,达到0.1Mpa以上即可,不再需要增加防尘水增压泵、电机、开关等机电设备。
四是该装置体积小,结构简单,操作安装方便,运行安全稳定可靠,使用动力为井下正常使用的供风供水系统,在高瓦斯矿井使用更安全可靠,且对环境和人员没有任何负面影响。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例对本实用新型型技术作进一步说明,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不限于下述的实例。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而言,在本实用新型的启示下,能够从本专利公开内容中直接导出联想一些原理相同的基本变形,或现有技术中常用公知技术的替代,以及特征相同的相互不同组合、相同或相似技术效果的技术特征简单改换,都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的保护范围。
如图1所示,一种矿山井下机械式全自动喷管远程喷雾除尘装置,包括延时喷雾自动控制装置1、进气管2、进水管3、气水混合室11、引射流装置10,所述的延时喷雾自动控制装置1包括延时系统4、气缸5、控制阀15、开关7、压力传感板8,所述的进气管2、进水管3分别与所述的控制阀15连接,所述的气 缸5通过气缸连杆6与所述的控制阀15连接,该气缸5与所述的延时系统4连接,该延时系统4与所述的开关7连接,所述的压力传感板8的一端与所述的延时喷雾自动控制装置1固定连接,该压力传感板上固定连接传感板触头;所述的进气管2、进水管3分别与所述的气水混合室11连接,所述的引射流装置10呈圆筒状,其内侧为弧状,围成气水混合腔13,该气水混合室11的内侧壁上有喷嘴14;
所述的气水混合室11的出口与所述的气水混合腔13相连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业武,未经陈业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171530.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