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竹木发热地板有效
申请号: | 201320173787.2 | 申请日: | 2013-04-09 |
公开(公告)号: | CN203177302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9-04 |
发明(设计)人: | 陈承忠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承忠 |
主分类号: | F24D13/02 | 分类号: | F24D13/02;F24D19/00;E04F15/02 |
代理公司: | 北京纽乐康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11210 | 代理人: | 张朝元 |
地址: | 323899 浙江省丽水市***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发热 地板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竹木发热地板。
背景技术
目前的家庭取暖大多采用暖气片、空调或普通地暖,这些供暖方式在输送过程中避免不了要损失热量,家里没人时候也不能马上停止供热,浪费资源;而且空调加热容易造成室内空气干燥,房间异味,皮肤失水,口干舌燥等;普通地板功能单一,又不能供暖,一种竹木发热地板就能很好的解决这些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竹木发热地板,以克服目前室内取暖设备材料不够环保,加热不均匀,暖气片和普通地暖在取暖过程会造成大量的热量损失的不足。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竹木发热地板,包括地板基层,所述地板基层内部设有陶晶发热芯,所述陶晶发热芯两端设有铜片,所述地板基层上与铜片相对的短边所在的两个侧面上均设有两个对称的电线接口,其中一个侧面的两个电线接口内均设有公防水插头,另一个侧面的两个电线接口内均设有母防水插头,所述公防水插头和母防水插头分别与对应的铜片相连。
进一步的,所述公防水插头和母防水插头的对接处设有防水密封圈。
进一步的,所述地板基层的四个侧面中,其中两个相邻的侧面上均设有凸榫,与之相对的另外两个侧面上均设有可以与凸榫相配合的凹槽。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材料环保,安装方便,高效节能,采用电加热,发热更均匀、更稳定,使用寿命更长,可随时停止或开始加热,避免了热量损失,供暖时辐射的远红外波对人体有一定的理疗效益,是一种集地板、地暖、保健三者为一体的集成供暖设备。
附图说明
下面根据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竹木发热地板的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竹木发热地板的结构示意图之二;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地板基层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地板基层的与铜片相对侧面的端面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陶晶发热芯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竹木发热地板的线路连接示意图。
图中:
1、地板基层;2、电线接口;3、陶晶发热芯;4、铜片;5、公防水插头;6、母防水插头。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6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一种竹木发热地板,包括地板基层1,所述地板基层1内部设有陶晶发热芯3,所述陶晶发热芯3两端设有铜片4,所述地板基层1上与铜片4相对的短边所在的两个侧面上均设有两个对称的电线接口2,其中一个侧面的两个电线接口2内均设有公防水插头5,另一个侧面的两个电线接口2内均设有母防水插头6,所述公防水插头5和母防水插头6分别与对应的铜片4相连,所述公防水插头5和母防水插头6的对接处设有防水密封圈,所述地板基层1的四个侧面中,其中两个相邻的侧面上均设有凸榫,与之相对的另外两个侧面上均设有可以与凸榫相配合的凹槽。
具体制作时,地板基层1优选用纵横交替的多层竹木基层板通过环保胶水复合而成,电线接口2内的公防水插头5和母防水插头6均通过电源线与铜片4连接,竹木发热地板的公防水插头5与相对的竹木发热地板的母防水插头6相接,相接处设有防水密封圈,从而避免在使用过程中因为漏水而造成电路短路。安装时,相邻的竹木发热地板通过侧面的凹槽和凸榫进行拼接。
陶晶发热芯3通过辐射8-15μm的远红外波进行加热,这种加热方式使人感到非常舒适,不会造成室内燥热,异味,皮肤失水,口干舌燥,室内尘埃,污浊空气等对流问题,从而保持室内清爽宜人,特别适合女性、老人、小孩使用,而这一波段的远红外波对人体存在一定的理疗效果。
本实用新型不局限于上述最佳实施方式,任何人在本实用新型的启示下都可得出其他各种形式的产品,但不论在其形状或结构上作任何变化,凡是具有与本申请相同或相近似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承忠,未经陈承忠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173787.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