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衬套辅助支撑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20174703.7 | 申请日: | 2013-04-09 |
公开(公告)号: | CN203202050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9-18 |
发明(设计)人: | 陈冰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航空动力机械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F16C35/08 | 分类号: | F16C35/08 |
代理公司: | 北京康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40 | 代理人: | 吴贵明 |
地址: | 412002***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衬套 辅助 支撑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衬套领域,特别地,涉及一种衬套辅助支撑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在大多数设备的传动系统中,动力传输过程中大都应用传动轴来进行动力的输出。当因为结构的限制而采用单个轴承支撑装有转子的转子轴时,原动力通过连接转子轴的部件传递带入。由于转子轴为单支点支承,使得转子轴为悬臂安装,悬臂的转子轴在高速运转的工作过程中将不可避免地发生变形,如果不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进行辅助支撑,会导致转子的旋转精度下降,带来振动问题,并将其振动传递给包裹转子的机匣,降低了整个机构的可靠性和使用寿命。当前还未见有用于辅助支撑转子轴及帮助减弱转子轴振动效果的专用装置公开。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辅助支撑转子轴、有效减少转子轴振动效果对机匣的冲击的衬套辅助支撑装置,以解决悬臂的转子轴在运转过程中发生变形后带来振动并且传递到机匣、降低整个机构的可靠性和使用寿命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衬套辅助支撑装置,安装在转子轴的外表面与机匣相接触的部位,包括圆筒形的衬套筒、与衬套筒的一端沿轴向相连接的圆筒形的限位套和安装在衬套筒与限位套内部的圆柱面上沿轴向均匀分布的多个凸起的接触环。
进一步地,接触环与转子轴的配合方式为间隙配合,配合间隙为0.1mm~0.4mm。
进一步地,衬套筒、限位套和接触环的中心轴重合。
进一步地,限位套的内径与衬套筒的内径相等,限位套的外径大于衬套筒的外径。
进一步地,衬套筒与机匣过盈配合。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衬套辅助支撑装置,由圆筒形衬套筒、与衬套筒的一端沿轴向相连接的圆筒形的限位套及设置于衬套筒和限位套内的多个凸起的接触环构成,在转子轴工作时,因为接触环和衬套筒安装在转子轴外表面与机匣的接触部,起到了辅助支撑转子轴的作用;同时,通过接触环与衬套筒的缓冲减震,有效的减弱转子轴高速转动所产生的振动作用,大大减少了振动对机匣的冲击,提高了机构的可靠性,提升了设备的使用寿命。另外,本实用新型的衬套辅助支撑装置结构十分简单,便于加工制作及安装使用。
除了上面所描述的目的、特征和优点之外,本实用新型还有其它的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将参照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的衬套辅助支撑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以及
图2是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的衬套辅助支撑装置的工作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由权利要求限定和覆盖的多种不同方式实施。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衬套辅助支撑装置10,由圆筒形的衬套筒11、与衬套筒11的一端沿轴向相连接的圆筒形的限位套12和安装在衬套筒11与限位套12内部的圆柱面上沿轴向均匀分布的多个凸起的接触环13构成。
结合参见图2,衬套辅助支撑装置10位于转子轴20与机匣30相接触的部位,故衬套辅助支撑装置10在机构中具有辅助支撑转子轴20的作用。在转子轴20高速转动时,转子轴20产生的振动效果会先经过衬套辅助支撑装置10再传递到机匣30上,衬套辅助支撑装置10的缓冲作用大大的减小了振动作用对机匣30的影响。同时,衬套筒11采用的是软性非金属材料,在受到转子轴20高速转动带来的振动作用时发生弹性形变,起到缓冲的作用,减小和隔离了高速旋转的转子轴20带来的振动效果。本优选实施例中,在衬套筒11和限位套12内的圆柱面上沿轴向均匀设置有多个接触环13,在转子轴20高速旋转使得转子轴20产生振动效果时,接触环13与转子轴20直接接触,由于接触环13是均匀分布的多个,可以起到调整振动幅度、减弱振动效果的作用。同时,因为接触环13具有一定的凸起厚度,亦具有辅助支撑转子轴20的作用,优选地,接触环13选取适当小的宽度,可以减少转子轴20的高速转动带来的摩擦生热问题,同时,接触环13的接触面较小,加工更加方面,更加易于保证加工精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航空动力机械研究所,未经中国航空动力机械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174703.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加弹机油轮联结装置
- 下一篇:中空轴式静压轴承的新型轴承座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