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移栽组培苗的培养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20175136.7 | 申请日: | 2013-04-09 |
公开(公告)号: | CN203181711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9-11 |
发明(设计)人: | 滕士元;吴义林;郭传敏;王怀青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神元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01G31/02 | 分类号: | A01G31/02;A01G9/02 |
代理公司: | 苏州创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32103 | 代理人: | 汪青 |
地址: | 215222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移栽 组培苗 培养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移栽组培苗的培养装置。
背景技术
组织培养是在无菌的条件下将活装置官、组织或细胞置于培养基内,并放在适宜的环境中,进行连续培养而成的细胞、组织或个体。当组培苗成长到一定阶段,就将其移栽到适宜的基质当中,以满足其生长需要。目前,为了满足组培苗的成长环境,将组培苗移栽到组培筐内进行培育,其中的组培筐采用的是顶部具有开口、其他侧部和底部均为封闭的筐体,在移栽的过程中,先将适合组培苗生长的基质铺设在筐体内,然后将组培苗种植在基质内,并将组培筐可移动地放置任何地方,便于组培苗充分的吸收阳光。然而,在培育过程中,需要给组培苗浇水,当出现浇水过量时,组培苗无法吸收,过量的水也无法排除,累积在筐体内,使得组培苗的根部容易腐烂和死亡,进一步影响了基质的内质,同时由于筐体底部和侧壁封闭,气体也无法通过,继而影响了组培苗的成长。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移栽组培苗的培养装置。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下述技术方案:
一种移栽组培苗的培养装置,包括培养筐,所述培养筐的底部均布有多个透气孔,培养装置还包括用于将培养筐撑起、使其底部不与地面接触的支架。
优选地,培养筐包括底板和侧板,多个透气孔均布在底板上。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和优选方面,培养筐还包括设置在底板底部的加强筋。延长筐的使用寿命。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又一个具体实施和优选方面,支架包括分别设置在培养筐拐角处并使得培养筐处于水平状态的支腿,且支腿的高度为30~60cm。其中支腿的高度为50cm为最有选。
此外,支腿为砖混结构。
由于采取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
本实用新型在培养筐的底部均布有多个透气孔,并采用支架将培养筐架设在地面上,解决了移栽组培苗的培养装置的通风和沥水性的难题,为组培苗的成长提供良好环境。
附图说明
下面将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描述:
图1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移栽组培苗的培养装置的主视示意图;
图2为图1的俯视示意图;
其中:1、培养筐;10、透气孔;11、底板;12、侧板;13、加强筋;2、支架;20、支腿。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和2所示,按照本实施例的移栽组培苗的培养装置主要包括培养筐1和支架2。本例中,培养筐1为顶部开口的筐体,进一步的包括底板11、侧板12、设置在底板11上的多个透气孔10以及设置在底板11底部的加强筋13。支架2用于支撑培养筐1,使得培养筐1脱离地面并设置在地面的上方。
上述的透气孔10的孔径远小于基质和苗种的粒径,底板11为四边形,支架2的支腿20分别设置在底板11的四个拐角处,本例中,为了方便操作,将支腿20的高度设置为50cm,支腿20采用砖混结构搭建而成。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移栽组培苗的培养装置通过支腿将培养筐设置在地面上方,同时在培养筐的底板上设有透气孔,便于培养装置的通风和沥水性,当浇水过度时,组培苗无法吸收的水从排气孔排出,防止长期累积,造成苗种的腐烂和死亡,更有效地防止基质变质,确保组培苗的成长环境,同时由透气孔便于组培苗的吸收和成长。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做了详尽的描述,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士能够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并加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实质所作的等效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神元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苏州神元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175136.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洁肠仪
- 下一篇:一种多功能医用消毒清创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