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多工序夹具有效
申请号: | 201320176056.3 | 申请日: | 2013-04-09 |
公开(公告)号: | CN203185192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9-11 |
发明(设计)人: | 蔡斌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众力汽车部件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5B11/02 | 分类号: | B25B11/02 |
代理公司: | 上海申汇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1001 | 代理人: | 翁若莹 |
地址: | 201100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工序 夹具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多工序夹具,用于将汽车悬置件中的各个部件组装在一起,属于汽车零部件悬置组装装置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工业的高速发展,人力和产地的成本不断的增加,而汽车的设计成本要求越来越低。当今原材料的价格不断上涨,要想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就需要制造出物美价廉的产品。在面临物料、地皮等多方的上涨,合理的规划和安排生产能在现今的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目前,在组装汽车悬置件中的各个部件的时候是单个逐步安装的,设备占用空间大,且操作人员的利用率低,工作效率低。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解决产地、设备以及操作人员的利用率低的问题,提供一种产地和设备的空间占用率小、生产效率高、节约电能的多工序夹具。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多工序夹具,其特征在于,包括上底板,上底板的下侧设有导柱、上压头和顶针,导柱与其位置相对应的导套连接,上压头的正下方设有第二垫块,顶针的正下方设有第一垫块,导套、第二垫块和第一垫块均设于下底板上。
优选地,所述的第一垫块与第二垫块的大小相同。
优选地,所述的导柱至少设有2个。
优选地,所述的导套的数量与其相匹配的导柱的数量相同。
优选地,所述的导柱设于上底板的两侧,所述的导套设于下底板的两侧。
本实用新型解决了人力、设备、产地等资源浪费的技术难题,能够在同工位连续作业,减少了设备、产地的空间占用率,提高产地和设备以及操作人员的利用率;同时提高了生产效率,可以达到1500件以上/8小时,总成产品的次品明显降低,提高生产效率;降低了电能的消耗,能够实现产品加工的低成本;夹具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廉;操作方便简洁,减少了工序,减轻了操作工的劳动强度。
附图说明
图1为多工序夹具的结构轴测图;
图2为橡胶支撑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流道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垫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多工序夹具使用时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为上底板,2为上压头,3为导柱,4-1为第一垫块,4-2为第二垫块,5为导套,6为下底板,7为流道,8为橡胶支撑,9为垫片,10为顶针,11为凸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更明显易懂,兹以优选实施例,并配合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本实用新型为一种多工序夹具,如图1所示,为多工序夹具的结构轴测图。上底板1的下侧固定有导柱3、上压头2和顶针10,下底板6的上侧固定有第二垫块4-2、第一垫块4-1和导套5,导柱3与其位置相对应的导套5连接,上压头2的正下方设有第二垫块4-2,顶针10的正下方设有第一垫块4-1,导套5、均设于下底板6上。
其中,第一垫块4-1与第二垫块4-2的大小相同。导套5的数量与其相匹配的导柱3的数量相同,均为至少有2个。
本实施例中,导柱3固定在上底板1的两侧,导套5固定在下底板6的两侧。
如图5所示,为多工序夹具使用时的结构示意图。在使用时,把该夹具固定在组装机上并保持开模状态,第一步:将橡胶支撑8放入顶针10正下方的第一垫块4-1内进行限位;第二步:把将垫片9(如图4所示)放入橡胶支撑8内的凸孔11处(如图2所示);第三步:开启设备,夹具的上部分向下移动,导柱3进入导套5,同时顶针10对橡胶支撑8的凸孔11处进行压力胀大作用,即橡胶支撑8内的凸孔11在与其正对的顶针10末端的圆弧凸起的作用下胀大,直到导柱3、导套5完全合死,从而将垫片9固定;第四步:开启设备,夹具的上部分向上移动,导柱3进退出导套5;第五步:将压好垫片9的橡胶支撑8取出放入上压头2正下方的第二垫块4-2中,将流道7(如图3所示)放入橡胶支撑8内,并在第一垫块4-1内放入一个新的橡胶支撑8,重复第二步操作;第六步:开启设备,夹具的上部分向下移动,导柱3进入导套5,同时上压头2对流道7的挤压作用下压入橡胶支撑8中,直到导柱3、导套5完全合死,整个翻边过程完成。之后同时在一个工位上操作两道工序,即同时对垫片9和流道7进行处理。
本实用新型利用同一工位同时加工两道工序,并独特地采用一体化作业,不但减少操作人数,同时减少产地和设备的空间占用以及电能的消耗,降低了产品的加工成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众力汽车部件有限公司,未经上海众力汽车部件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176056.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