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信号盘凸轮轴连接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320178181.8 | 申请日: | 2013-04-10 |
公开(公告)号: | CN203257494U | 公开(公告)日: | 2013-10-30 |
发明(设计)人: | 赵旭鹏;徐友;刘岩;沈源;由毅;赵福全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杭州分公司;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1L1/047 | 分类号: | F01L1/047 |
代理公司: | 杭州杭诚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109 | 代理人: | 尉伟敏 |
地址: | 311228 浙江省杭州***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信号 凸轮轴 连接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发动机领域,尤其是一种信号盘凸轮轴连接结构。
背景技术
日益严格的排放法规,更加苛刻的油耗要求,以及更高的驾驶乐趣需求,是内燃机技术发展的主要矛盾;而VVT技术,即发动机可变气门正时技术,同时解决了以上问题,使发动机可以在不同转速都迸发出强劲动力,降低油耗,改善排放;配备VVT的发动机凸轮轴,需要有信号盘和传感器向ECU提供凸轮相位信号并进行控制,使发动机完成适时调控;中国专利公告号CN 201620923U的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发动机凸轮轴总成,包括信号盘和凸轮轴,所述信号盘和凸轮轴为分体结构,信号盘压装于凸轮轴后端的安装轴颈上。传统的信号盘以轴孔与凸轮轴过盈配合并通过压装连接;这种信号盘凸轮轴间的连接结构存在当过盈量较小时连接不够牢固,由于发动机高速运转产生振动,信号盘容易从凸轮轴上脱落,当过盈量较大时压装困难且容易使信号盘损伤开裂的不足;因此,设计一种信号盘与凸轮轴压装容易且连接牢固,压装后信号盘不会损伤的信号盘凸轮轴连接结构,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目前的信号盘凸轮轴间的连接结构存在当过盈量较小时连接不够牢固,由于发动机高速运转产生振动,信号盘容易从凸轮轴上脱落,当过盈量较大时压装困难且容易使信号盘损伤开裂的不足,提供一种信号盘与凸轮轴压装容易且连接牢固,压装后信号盘不会损伤的信号盘凸轮轴连接结构,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技术方案是:
一种信号盘凸轮轴连接结构,包括信号盘和后端设有安装轴颈的凸轮轴;所述的信号盘设有与安装轴颈过盈配合的连接孔;连接孔的侧围设有若干个沿圆周均布的轴向通槽。该该信号盘凸轮轴连接结构,连接孔与安装轴颈过盈配合的过盈量大于一般信号盘与凸轮轴的过盈量,压装时信号盘连接孔侧的弹性变形量增大从而使信号盘与凸轮轴的连接力增加,连接牢固;同时信号盘连接孔侧的弹性变形可以向轴向通槽内退让不会损伤信号盘。该该信号盘凸轮轴连接结构信号盘与凸轮轴压装容易且连接牢固,压装后信号盘不会损伤。
作为优选,所述的连接孔的直径与轴向通槽的深度之比为55:1至65:1。保证信号盘有足够强度。
作为优选,所述的连接孔侧围与轴向通槽连通处所对应的弧度与两个相邻的轴向通槽之间的弧线所对应的弧度之比为15:10至25:10。压装时信号盘连接孔侧易于弹性变形并向轴向通槽内退让效果较好。
作为优选,所述的轴向通槽为矩形槽。制作方便。
作为优选,所述的轴向通槽的宽度大于深度的2倍。兼顾保证信号盘有足够强度和压装时信号盘连接孔侧弹性变形后向轴向通槽内退让。
作为优选,所述的连接孔与安装轴颈过盈配合的过盈量为0.10mm至0.15mm。大于一般信号盘与凸轮轴的过盈量(0.08 mm至0.09 mm),兼顾连接牢固和信号盘不会损伤。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一.该该信号盘凸轮轴连接结构信号盘与凸轮轴压装容易且连接牢固,压装后信号盘不会损伤。二.连接孔的直径与轴向通槽的深度之比为55:1至65:1,保证信号盘有足够强度。三.连接孔侧围与轴向通槽连通处所对应的弧度与两个相邻的轴向通槽之间的弧线所对应的弧度之比为15:10至25:10,压装时信号盘连接孔侧易于弹性变形并向轴向通槽内退让效果较好。四. 轴向通槽为矩形槽制作方便。五. 轴向通槽的宽度大于深度的2倍,兼顾保证信号盘有足够强度和压装时信号盘连接孔侧弹性变形后向轴向通槽内退让。六. 连接孔与安装轴颈过盈配合的过盈量为0.10mm至0.15mm,大于一般信号盘与凸轮轴的过盈量(0.08 mm至0.09 mm),兼顾连接牢固和信号盘不会损伤。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结构爆炸示意图;
图2是图1中信号盘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信号盘-1、连接孔-11、轴向通槽-12、凸轮轴-2、安装轴颈-21。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所示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描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杭州分公司;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未经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杭州分公司;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178181.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呋喃妥因代谢物半抗原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 下一篇:离子注入装置及其控制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