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虹吸式自动控制水位堰有效
申请号: | 201320178607.X | 申请日: | 2013-04-10 |
公开(公告)号: | CN203238601U | 公开(公告)日: | 2013-10-16 |
发明(设计)人: | 曾皋波 | 申请(专利权)人: | 曾皋波 |
主分类号: | E02B7/18 | 分类号: | E02B7/18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世纪恒程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44287 | 代理人: | 胡海国 |
地址: | 421000 湖南省衡阳***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虹吸 自动控制 水位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利和流体控制工程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虹吸式自动控制水位堰。
背景技术
城市内的景观河道或者内河在枯水期需要对河流进行截流蓄水,蓄水后的河流对城市能起到美化环境、调节城市湿度等作用;而在丰水期的时候则需要开闸放水,防止内涝。对河流水位的控制一般通过安排工作人员上坝工作,但是这样却增加了劳动和管理成本,并且,对于经常在堰坝上工作的人员而言并不安全。
因此,提供一种能有效实现自动水位控制堰闸十分必要。但是,目前控制水位堰坝存在的问题为排水闸门及其控制装置在实现运转的过程中依赖电力等外部能源,成本较高,并且排水闸门及其控制装置经常需要安排技术人员进行保养维修。另外,当河流水位暴涨时,不能实现自动溢洪,依然需要人工进行开闸放水。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虹吸式自动控制水位堰,旨在实现自动控制河流水位,自动溢洪并且降低河流管理成本。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虹吸式自动控制水位堰,包括对水流进行截流并形成上游河道及下游河道的堰坝和设置在堰坝上的水管;所述水管贯穿堰坝,其中,所述水管包括上游管身及下游管身,所述上游管身具有位于上游河道的进水口,所述下游管身具有位于下游河道的出水口;所述水管具有一顶端,该顶端相对于堰坝底部的高度大于水管任意位置相对于堰坝底部的高度,且所述顶端高于所述进水口、低于堰坝的溢水位;所述进水口高于出水口。
优选地,所述水管的顶端位于堰坝顶部且低于堰坝顶部的溢水位。
优选地,所述水管上设有控制水流关断及/或流量的控制阀。
优选地,所述控制阀为设置在水管上的放空螺丝。
优选地,所述堰坝上设有至少一个安装水管的通孔。
优选地,所述通孔内设有滑轮。
优选地,所述堰坝上设有控制水管移动的驱动件。
优选地,所述水管为虹吸管。
本实用新型包括对水流进行截流并形成上游河道及下游河道的堰坝和设置在堰坝上的水管;所述水管贯穿堰坝,其中,所述水管包括上游管身及下游管身,所述上游管身具有位于上游河道的进水口,所述下游管身具有位于下游河道的出水口;所述水管具有一顶端,该顶端相对于堰坝底部的高度大于水管任意位置相对于堰坝底部的高度,且所述顶端高于所述进水口、低于堰坝的溢水位;所述进水口高于出水口。本实用新型能够实现自动控制河流水位,自动溢洪并且降低河流管理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虹吸式自动控制水位堰的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虹吸式自动控制水位堰的一实施例中水位的一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虹吸式自动控制水位堰的一实施例中水位的另一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虹吸式自动控制水位堰的一实施例中水位的又一状态结构示意图。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就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虹吸式自动控制水位堰。
参照图1、图2、图3及图4,图1为本实用新型虹吸式自动控制水位堰的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虹吸式自动控制水位堰的一实施例中水位的一状态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虹吸式自动控制水位堰的一实施例中水位的另一状态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虹吸式自动控制水位堰的一实施例中水位的又一状态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曾皋波,未经曾皋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178607.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