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分体式水冷臭氧环保养殖杀菌消毒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20178727.X | 申请日: | 2013-04-11 |
公开(公告)号: | CN203392911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1-15 |
发明(设计)人: | 姜松林;韩雪;李瑞成 | 申请(专利权)人: | 姜松林;韩雪;李瑞成 |
主分类号: | C02F1/78 | 分类号: | C02F1/78;C02F1/50;A61L9/015;A61L101/1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66555 山东省青岛***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体式 水冷 臭氧 环保 养殖 杀菌 消毒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一种杀菌消毒装置,尤其涉及一种在养殖领域使用的臭氧消毒杀菌装置。
背景技术
利用臭氧发生器产生的臭氧对养殖空间里的氨气、硫化氢及细菌病毒进行分解和杀毒,可起到不用药物进行杀菌消毒的效果,减少药物残留对环境的破坏,绿色环保。但目前现有的臭氧消毒杀菌器在养殖领域应用中存在以下不足:由于养殖环境中灰尘较多,在空气循环过程中灰尘容易聚集于臭氧发生器内,影响其正常工作甚至不能产生臭氧;养殖空间较为封闭,空气对流小,臭氧与空气难以均匀混合,降低了杀菌消毒效率及功效。
发明内容
为克服现有技术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结构设计合理,可减少发生器内灰尘聚集,可促使臭氧与空气均匀混合,提高杀菌消毒效果的分体式水冷臭氧环保养殖杀菌消毒装置。
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方案:一种分体式水冷臭氧环保养殖杀菌消毒装置,由臭氧杀菌消毒器及臭氧-空气混合系统构成,其特征在于:臭氧-空气混合系统安置于养殖空间内,由上下分布的臭氧输出管及空气循环管构成,两者水平放置且一端通过堵头密封,且相对的侧壁上均开有出气孔;臭氧输出管另一端与臭氧杀菌消毒器相连,空气循环管另一端设有空气增压风机;所述的臭氧杀菌消毒器安置在养殖空间外。
所述的臭氧杀菌消毒器包括臭氧发生器,臭氧发生器由高压电源供电,其通过空气泵进风,出风端设有臭氧增压风机及送风管,送风管与臭氧输出管相连;臭氧发生器上另连接有循环泵及散热器构成的水冷系统。
所述的送风管上设有通过三通连接的冷凝水收集管,冷凝水收集管下端设有可拆卸的堵头。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其将臭氧杀菌消毒器与臭氧-空气混合系统隔离设置,可避免养殖空间内的灰尘进入臭氧杀菌消毒器,延长其工作寿命;臭氧-空气混合系统设置在养殖空间内,可快速的将空气与臭氧混合均匀,提高杀菌消毒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臭氧杀菌消毒器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中,1、臭氧杀菌消毒器,2、送风管,3、冷凝水收集管,4、墙体,5、空气增压风机,6、臭氧输出管,7、空气循环管,8、出气孔,9、臭氧发生器,10、高压电源,11、臭氧增压风机,12、散热器,13、循环泵,14、空气泵。
具体实施方式
参看附图1所示,臭氧-空气混合系统安置于养殖空间内,其由水平放置的臭氧输出管6和空气循环管7构成,空气循环管7位于臭氧输出管6下侧,两者水平放置且一端均通过堵头密封,且相对的侧壁上均开有出气孔8,即臭氧输出管6在中心线以下的管壁两侧设有出气孔8,而空气循环管7在中心线以上的管壁两侧设有出气孔8;臭氧输出管6的另一端与臭氧杀菌消毒器1相连,空气循环管7的另一端设有空气增压风机5;所述的臭氧杀菌消毒器1安置在养殖空间外。其工作原理为,臭氧杀菌消毒器1产生的臭氧通过臭氧输出管6的出气孔8输出,养殖空间内的空气在空气增压风机5的作用下在空气循环管7的出气孔8输出,空气与臭氧形成对流,可快速混合均匀,提高杀菌消毒效果。
参看图1、2所示,所述的臭氧杀菌消毒器1包括臭氧发生器9,臭氧发生器9由高压电源10供电,其通过空气泵14进风,出风端设有臭氧增压风机11及送风管2,送风管2穿过墙体4后与臭氧输出管6相连;臭氧发生器9上另连接有循环泵13及散热器12构成的水冷系统;所述的送风管2上设有通过三通连接的冷凝水收集管3,冷凝水收集管3下端设有可拆卸的堵头,定期打开堵头即可将冷凝水排出。
臭氧输出管6的出气孔8的直径为3-4mm,孔距2m;空气循环管7的出气孔8的直径6-8mm,孔距2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姜松林;韩雪;李瑞成,未经姜松林;韩雪;李瑞成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178727.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加强自励磁场强度的引弧结构
- 下一篇:新型填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