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零过渡过程动态无功补偿箱式变电站有效
申请号: | 201320178739.2 | 申请日: | 2013-04-11 |
公开(公告)号: | CN203166371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8-28 |
发明(设计)人: | 宋会超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捷能先锋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B7/06 | 分类号: | H02B7/0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000 北京市海淀***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过渡 过程 动态 无功 补偿 箱式 变电站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变电站,具体涉及一种零过渡过程动态无功补偿箱式变电站,属于变电设备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的变压站或多或少的存在以下缺陷:
1.过电流、过电压问题
过零投切技术的重大缺陷就是不可避免的要产生过电流、过电压,这不但造成电网电压的频繁大幅波动,而且影响用电设备的正常运行,造成用电设备及补偿设备故障率居高不下,寿命达不到设计寿命,造成投资浪费。
2.电容器衰减速度快的问题
目前电容器采用的膜为复合性金属膜,该材料对电压是非常敏感的,一般情况下,加在膜上的电压不能超过膜的额定电压,当超过了额定电压的1.1倍时,膜就很容易被击穿,当膜被击穿后,快速蒸发,有效使用面积就会减少,容量就会下降;如果频繁出现过电压的状况下,电容器的膜损坏面积会越来越大,相应的其容量就会大大下降,直到容量消失。根据不同地方电容器投切的频繁程度不同,大约在半年至一年半之间,电容器容量就会衰减到30%以下,不能起到任何补偿作用,而按照专业人士的测算,低压无功补偿装置的投资回收期为5-8年,所以这样的投资实际上是浪费。
3.接触器或复合开关故障率高的问题
过零投切技术大多采用接触器或复合开关,由于频繁的过电流会烧毁接触器或复合开关,导致补偿装置故障率很高。很多地方由于维修人员不足,在设备故障后根本不再维修,而是采取切除的办法,不再使用,这样浪费更加严重,对电网的危害更大。
4.造成谐波增加及放大现象的问题
过零投切技术在投切过程中产生过电流和过电压,使得电压或电流的波形经常产生锯齿形波形,产生谐波,影响电网质量,而且会放大电网里的谐波,导致电网质量严重恶化。
5.不能真正实现动态投切的问题
由于过零投切技术要求电容器有一个60-180秒的放电时间,在电压没有降到50V以下时,补偿装置不能动作,换句话说,过零投切技术根本无法做到实时动态投切,这将严重影响该设备的使用效率,恶化电网质量。
因此,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确有必要提供一种具有改良结构的零过渡过程动态无功补偿箱式变电站,以克服现有技术中的所述缺陷。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使用效果好的零过渡过程动态无功补偿箱式变电站。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为:一种零过渡过程动态无功补偿箱式变电站,其包括外壳,以及收容于外壳内的高压室、低压室和变压器室;其中,所述高压室包括高压进线柜、计量柜和高压出线柜;所述低压室包括低压进线柜、低压无功补偿柜和低压出线柜,于所述低压无功补偿柜内设有零过渡过程动态无功补偿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零过渡过程动态无功补偿箱式变电站进一步设置为:于所述外壳的两侧分别设有一箱变门。
本实用新型的零过渡过程动态无功补偿箱式变电站还设置为:于所述变压器室的一侧设有一检修通道。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的变电站采用零过渡过程动态无功补偿技术,解决了过电流、过电压及由过电压造成的电容器衰减速度快地问题,补偿装置故障率低,提高电网质量,做到了实时动态投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零过渡过程动态无功补偿箱式变电站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说明书附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为一种零过渡过程动态无功补偿箱式变电站,其由外壳1,以及收容于外壳1内的高压室2、低压室3和变压器室4等几部分组成。
其中,于所述外壳1的两侧分别设有一箱变门5。
所述高压室2包括高压进线柜21、计量柜22和高压出线柜23。该高压室2通过高压母线连接将外接高电压等级电源通过高压进线柜21传送到计量柜22和高压出线柜23,高压出线柜23通过高压母线与变压器一次侧连接,完成了高压室的功能。
所述低压室3包括低压进线柜31、低压无功补偿柜32和低压出线柜33。于所述低压无功补偿柜32内设有零过渡过程动态无功补偿装置34。该低压室3的低压进线柜31与变压器室4的二次侧通过低压母线连接,从变压器二次侧得到0.4kv电源,通过低压进线柜31的开关控制将电源输出到低压主母线上,通过低压出线柜33向负载提供电源,同时在低压室3通过母线并联了零过渡过程动态无功补偿装置34,将无功功率通过并联母线向负载提供无功功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捷能先锋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北京捷能先锋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178739.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