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基于CMOS可编程分频器的延时断电开关有效
申请号: | 201320181189.X | 申请日: | 2013-04-11 |
公开(公告)号: | CN203193588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9-11 |
发明(设计)人: | 李理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金信石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3K17/28 | 分类号: | H03K17/2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10041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cmos 可编程 分频器 延时 断电 开关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定时电子开关,尤其涉及一种基于CMOS可编程分频器的延时断电开关。
背景技术
定时器电路并不少见,但能保证在任意时间用电器结束时用电,再按预定的时间延时切断电源的定时器几乎没有。随着各类电器设备的应用日趋广泛,此类定时器的需求也越来越多。如:投影机在关机时需要延时切断电源;计算机在关机时需要等待机器结束关机程序后延时切断电源:家用电磁炉切断电源前也要等待机器冷却后才能切断电本延时切断电源开关就就满足了上述要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基于CMOS可编程分频器的延时断电开关。
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
本实用新型包括CMOS可编程分频器、第一电阻至第七电阻、第一二极管至第五二极管、联动开关、第一三极管、第二三极管、第三三极管、第一电容、第二电容、第三电容、继电器、发光二极管、稳压管、电位器和插座,交流电源的零线同时与所述插座的一端、所述第三二极管的负极和所述第二二极管的正极连接,所述交流电源的火线同时与所述联动开关的第一开关的第一端和所述继电器常开开关的第一端连接,所述联动开关的第一开关的第二端同时与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一端、所述第一电容的第一端、所述继电器常开开关的第二端和所述插座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二端同时与所述第一电容的第二端、所述第一二极管的正极和所述第四二极管的负极连接,所述第一二极管的 负极同时与所述第二二极管的负极、所述第二电容的第一端、所述继电器的第一端、所述第五二极管的负极和所述第二电阻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四二极管的正极同时与所述第三二极管的正极、所述第二电容的第二端和所述第三三极管的发射极连接,所述继电器的第二端同时与所述第三三极管的集电极和所述第五二极管的正极连接,所述第三三极管的基极与所述第三电阻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二电阻的第二端同时与所述稳压管的负极、所述第四电阻的第一端、所述CMOS可编程分频器的第一BCD码信号输出端、所述CMOS可编程分频器的第二BCD码信号输出端、所述CMOS可编程分频器的第三BCD码信号输出端和所述CMOS可编程分频器的第一脉冲输入端连接,所述稳压管的正极同时与所述发光二极管的负极和所述CMOS可编程分频器的第二脉冲信号输入端连接,所述第四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发光二极管的正极连接,所述第三电阻的第二端同时与所述CMOS可编程分频器的正极输入端、所述第八电阻的第一端、所述第七电阻的第一端、所述第二三极管的发射极、所述第一三极管的集电极和所述CMOS可编程分频器的第三脉冲输入端连接,所述第八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三极管的基极连接,所述第七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三极管的基极连接,所述第二三极管的集电极与所述电位器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电位器的第二端同时与所述电位器的滑动端和所述第六电阻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六电阻的第二端同时与所述第五电阻的第一端、所述第三电容的第一端和所述联动开关的第二开关的第一端连接,所述联动开关的第二开关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三极管的发射极连接,所述第三电容的第二端与所述CMOS可编程分频器的第四脉冲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五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CMOS可编程分频器的第四BCD码信号输出端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实用新型的核心元件是一种CMOS可编程分频器,定时时间可调。通过改变第二BCD码信号输入端和第三BCD码信号输入端所接编程控制电平组合,可以分档调整内置振荡、计数器的后续延时级数,选择需要的输出定时范围。电路外围元件少,定时精度高,定时范围宽,使用灵活可靠,能在用电结束时,直接按一下电源开关,总电源会在您预定的时间结束时自动断开,不需人工控制。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电路结构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金信石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四川金信石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181189.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