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可防止滴液的注液嘴有效
申请号: | 201320182374.0 | 申请日: | 2013-04-12 |
公开(公告)号: | CN203218393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9-25 |
发明(设计)人: | 刘集勇;覃志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莞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10/058 | 分类号: | H01M10/058 |
代理公司: | 天津市北洋有限责任专利代理事务所 12201 | 代理人: | 曹玉平 |
地址: | 523000 广东省东莞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可防止 注液嘴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软包装聚合物锂离子电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可防止滴液的注液嘴。
背景技术
锂离子电池是一种具有高能量密度的化学储能装置,随着电子技术的不断发展,MP3、MP4、DVD、手机和笔记本电脑等便携式电子装置和电动汽车对电池的能量密度和使用寿命的要求越来越高。软包装聚合物锂离子电池具有能量密度高、使用寿命长和安全可靠性高等优点,因此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软包装聚合物锂离子电池一般包括电芯,用于容纳电芯的铝塑包装膜和灌注于包装袋内的电解液。一般而言,软包装聚合物锂离子电池的装配流程是先将软包装聚合物锂离子电池的电芯放于冲成一定形状的铝塑包装膜内,然后完成铝塑包装膜的密封熔合,仅留一边用于注液的开口不进行密封,到电解液灌注的工序后,电解液由注液泵通过注液嘴注入到开口的软包装聚合物锂离子电池内部,然后完成铝塑膜开口位置的密封。但由于电解液粘度不高,注液嘴口残留的电解液会不断积聚,当积聚的电解液重力大于注液嘴侧壁对电解液的吸附力时,电解液就会发生滴落,使得电解液沾附在锂离子电池的表面。由于电解液中的主要成分--锂盐(六氟磷酸锂)会与空气中的水分反应生成大量的氢氟酸,氢氟酸会严重腐蚀铝塑包装膜最外层的尼龙,导致出现尼龙层的损伤及明显的白色斑痕,甚至会形成对其他电池的交叉污染,造成更多的电池报废。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可防止滴液的注液嘴,以减少残留电解液的滴落对电池的污染,提高产品良率。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可防止滴液的注液嘴,包括圆形注液嘴,所述圆形注液嘴包括主体部和注液嘴部,所述注液嘴部设置于所述主体部的底面,所述注液嘴部设置有增强表面吸附力的平面结构。
所述平面结构包括第一出液口和扇形部,所述扇形部包括6~12个扇形,每个所述扇形围绕于所述第一出液口均匀分布,每个所述扇形均与注液嘴侧壁成60~120度的夹角,并且每两个相邻的所述扇形之间均设置有间隙。
所述平面结构包括第二出液口和封口平面,所述封口平面设置有“一”字形结构的开口,所述封口平面与注液嘴侧壁成60~120度的夹角,所述第二出液口设置于所述开口。
所述第一出液口的形状设置为圆形,每个所述扇形的圆心与所述第一出液口的圆心重合,所述第一出液口的直径为所述主体部的直径的1/4~1/2。
所述第二出液口的形状设置为圆形,所述第二出液口的直径为所述主体部的直径的1/4~1/2。
所述开口的长度为所述主体部直径的1/3~5/6。
所述开口的宽度为所述主体部直径的1/6~1/2。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包括圆形注液嘴,圆形注液嘴包括主体部和注液嘴部,注液嘴部设置于主体部的底面,注液嘴部设置有增强表面吸附力的平面结构。当灌注电解液动作完成后,残留在注液嘴部的电解液将会与具有强吸附力的平面结构接触,这样残留电解液与平面结构的接触面积会明显大于普通注液嘴中残留电解液与注液嘴侧壁的接触面积,同时相比于注液嘴侧壁与重力方向平行,平面结构与重力方向大体垂直,平面结构将电解液液滴托起,使得电解液滴在平面结构上的吸附力要远远大于电解液滴在注液嘴侧壁上的吸附力,大大改善了残留电解液滴落的情况。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简单、成本低廉、滴液效果改善明显等特点,有效的改善了软包装聚合物锂离子电池表面被电解液污染的现象,大大的节约了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部分截面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的部分截面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及其有益效果作进一步的说明,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并不限于此。
实施例1,如图1、2所示,可防止滴液的注液嘴,包括圆形注液嘴,圆形注液嘴包括主体部1和注液嘴部2,注液嘴部2设置于主体部1的底面,注液嘴部2设置有增强表面吸附力的平面结构。
优选的,平面结构包括第一出液口3和扇形部4,扇形部4包括6~12个扇形,每个扇形6围绕于第一出液口3均匀分布,每个扇形6均与注液嘴侧壁9成60~120度的夹角,并且每两个相邻的扇形6之间均设置有间隙7,扇形6与重力方向大体垂直,这样可以将电解液液滴托起,使得电解液滴在扇形平面上的吸附力要远远大于电解液滴在注液嘴侧壁9上的吸附力。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莞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东莞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18237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用于轨距视觉测量的钢轨标定板和参数标定器
- 下一篇:液压挺柱沉降测试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