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X 型全转向拉杆机构有效
申请号: | 201320185797.8 | 申请日: | 2013-04-12 |
公开(公告)号: | CN203158071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8-28 |
发明(设计)人: | 宋保民;曹启振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海鹏特种车辆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2D7/00 | 分类号: | B62D7/00 |
代理公司: | 上海精晟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53 | 代理人: | 冯子玲 |
地址: | 200443 上海市***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转向 拉杆 机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拉杆机构,尤其涉及一种X型全转向拉杆机构。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特种车辆运行一般采用拉杆机构来实现转向的功能,通过液压缸连接带动拉杆来实施拉力和压力,而在挂车、平板车等车辆中,车身较长,转向拉杆的长度也比较长,这样拉杆受到压力容易发生弯曲变形,导致拉杆结构变形,进而影响车辆转向的稳定性。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以上所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X型全转向拉杆机构,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转向拉杆机构中拉杆长度较长,拉杆受到压力容易发生弯曲变形,导致拉杆结构变形,进而影响车辆转向的稳定性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X型全转向拉杆机构,所述拉杆机构包括:第一、第二转向拉杆和与其分别螺纹连接固定的螺纹杆,所述螺纹杆的一端经连接销轴铰接在蝴蝶板上,所述螺纹杆和第一、第二转向拉杆之间分别还设置有可伸缩调节连接部件。
优选地,所述可伸缩调节连接部件包括:套筒、固定于套筒两端的前、后挡块和前、后连杆,所述前连杆的一端与螺纹杆螺纹连接固定,所述前连杆与前挡块组配固定且前连杆可在套筒内往复运动;所述后连杆的前段设有外螺纹与后挡块螺纹连接固定,所述后连杆的后段套设固定于第一、第二转向拉杆的一端内。
优选地,所述前连杆的一端设有定位块,所述定位块与前挡块的端面接触配合,用于所述前连杆于套筒中往复运动的位置固定。
如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一种X型全转向拉杆机构,本实用新型中在一球铰链接头总成的螺纹杆与转向拉杆之间安装一个可伸缩调节连接部件,把转向拉杆总成调整到合适的长度,该机构不仅优化了转向拉杆结构设置,使得转向拉杆受拉不受压,并且拉杆机构应用简单、可靠。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一种X型全转向拉杆机构局部放大图;
图2是所述X型全转向拉杆机构示意图;
图1至图2中,
第一转向拉杆1、第二转向拉杆2、蝴蝶板3、连接销轴11、套筒12、前挡块13、后挡块14、前连杆15、定位块151、后连杆16、螺纹杆17。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通过特定的具体实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其他优点与功效。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通过另外不同的具体实施方式加以实施或应用,本说明书中的各项细节也可以基于不同观点与应用,在没有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下进行各种修饰或改变。
需要说明的是,本说明书附图中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实用新型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技术内容所涵盖的范围内。同时,本说明书中所引用的如“上”、“下”、“左”、“右”、“中间”及“一”等的用语,亦仅为便于叙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技术内容下,当亦视为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畴。
请参考图1和图2所示,其为本实施例中的一种X型全转向拉杆机构的局部放大图和结构示意图,所述拉杆机构包括第一、第二转向拉杆1、2和与其分别螺纹连接固定的螺纹杆17,第一、第二转向拉杆1、2呈X状结构设置,所述螺纹杆17为一球铰接头总成杆件,其一端经连接销轴11铰接在蝴蝶板3上,所述螺纹杆17和第一、第二转向拉杆1、2之间分别还设置有可伸缩调节连接部件。
所述可伸缩调节连接部件包括:套筒12、固定于套筒12两端的前、后挡块13、14和前、后连杆15、16,所示前连杆15与前挡块13组配固定且前连杆15可在套筒12内往复运动,其中,所述前连杆15的一端设有定位块151,所述定位块151与前挡块13的端面接触配合,用于所述前连杆15于套筒12中往复运动中的位置固定;所述后连杆16的前段设有外螺纹与后挡块14螺纹连接固定,所述后连杆16的后段套设固定于第一、第二转向拉杆1、2的一端内。
在X型拉杆机构的运动过程中,当第一装转向拉杆1拉伸受到拉力时,所述前、后连杆15、16和前、后挡块13、14受到拉力作用,同步地,第二转向拉杆2中的前连杆15在套筒12内往复运动,由于前、后连杆15、16之间存在一定的间隙,前连杆15不与后连杆16接触,则不会对第二转向连杆2传递压力,防止了第二转向连杆2的变形而不会降低车辆转向的稳定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海鹏特种车辆有限公司,未经上海海鹏特种车辆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185797.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重型卡车驾驶室前悬置
- 下一篇:轻量化的简易转向器垫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