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胸腹手术用可视穿刺针有效
申请号: | 201320185941.8 | 申请日: | 2013-03-22 |
公开(公告)号: | CN203138637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8-21 |
发明(设计)人: | 王志伟;徐飞;辛建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志伟 |
主分类号: | A61B17/34 | 分类号: | A61B17/34;A61M25/0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66000 山东省青岛***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胸腹 手术 可视 刺针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特别涉及一种胸腹手术用可视穿刺针。
背景技术:
胸腹部的微创技术,就是应用当代先进的电子电热光学等设备和技术,以电子镜像代替肉眼直视,以细长器械代替手术刀,力求以最小的切口路径和最少的组织损伤,完成对体内病灶的观察诊断及治疗。具有出血少、术后疼痛轻、恢复快、疤痕细微或无疤痕的特点。微创治疗与传统治疗相比:传统手术由于自身的操作特点,在治疗疾病的同时,也会无法避免地给病人带来较大的创伤。不仅伤口大、手术时间长、住院时间长、并发症大、恢复慢,术后往往是疼痛难忍;这种创伤本身会给病人造成严重后果。微创疗法特点是不需开刀、安全轻松、术中无痛苦、手术时间短(一般5-15分钟)、留院时间短(一般0-3天)、对患者的创伤微小、没有并发症、术后恢复快。随着微创技术的发展,出现各种穿刺针,其主要是通过穿刺针穿到胸腹部的病变部位,建立路径,通过穿刺针倒入导丝或细长激光手术设备。传统的微创穿刺针其内为一个腔体,导丝或细长设备进入其内,容易发生缠绕。为解决这种技术问题,需要出现一种结构简单,使用方便,避免穿刺针内部设备缠绕,操作过程可视的一种胸腹手术用可视穿刺针。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使用方便,避免穿刺针内部设备缠绕,操作过程可视的一种胸腹手术用可视穿刺针。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胸腹手术用可视穿刺针,包括针体和推柄,针体的一端设置有穿刺针头,另一端设置有推柄,其中,所述针体内设置有数据线、电线和若干腔道,所述腔道的一端设置有导入口, 另一端设置有导出口;所述穿刺针头上设置有LED灯和摄像头;所述电线的一端与LED灯电连接,另一端延伸至推柄的外部;所述数据线的一端与摄像头相连接,另一端延伸至推柄的外部;所述LED灯的下方设置有所述摄像头,所述摄像头的下方设置有所述导出口。所述LED灯、所述摄像头与所述针体之间固定连接,所述腔道,所述导入口,所述导出口,所述推柄与所述针体在制造时一体成型。
所述针体上设置有开关,所述导出口。所述导入口呈坡面状,所述开关与所述电线之间电连接。
所述电线用于连接外部电源,所述数据线用于连接外部控制设备。(具体为,电线与数据线集成一体,通过USB口与控制机连接,在显示屏上实时显示操作场景。
所述腔道为6-9个,用于插入导丝或激光束,避免缠绕。而且针对病变部位,通过摄像头可以得出通过哪个腔道可以更好的烧灼病变部位。
所述推柄的外壁设置有防滑纹理。
所述推柄与针体构成L状或7状。
所述推柄与针体之间的夹角为110-120度。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结构简单,使用方便,避免穿刺针内部设备缠绕,操作过程可视,具体为:
本实用新型通过在针体内部设置若干腔道来避免导入的设备(导丝,激光束等)发生缠绕的问题,设备进入腔道各行其道。腔道的上部安装摄像头和LED灯。腔道为6-9个,用于插入导丝或激光束,避免缠绕。而且针对病变部位,通过摄像头可以得出通过哪个腔道可以更好的烧灼病变部位。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识:
1、推柄 2、导入口 3、数据线
4、开关 5、电线 6、针体
7、LED灯 8、摄像头 9、导出口
10、穿刺针头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说明。如图1所示,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志伟,未经王志伟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185941.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