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防止倒杯沉降式离心机料液上窜的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320186929.9 | 申请日: | 2013-04-15 |
公开(公告)号: | CN203264881U | 公开(公告)日: | 2013-11-06 |
发明(设计)人: | 张琦;吴华;金瑶;史继红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核电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4B7/08 | 分类号: | B04B7/08 |
代理公司: | 北京天悦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11 | 代理人: | 田明;任晓航 |
地址: | 100840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防止 沉降 离心机 料液上窜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离心机结构设计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防止倒杯沉降式离心机料液上窜的结构。
背景技术
现有的倒杯沉降式离心机在运行时发现,被分离的液相物料会沿转鼓1的外壁向上流动(如图4所示),造成转鼓1外壁的污染,给转鼓1的去污带来了巨大的困难。产生该问题的原因是,被分离的液相物料自转鼓1下部被甩出后击打在套筒2的内壁上并飞溅,向上飞溅的小液滴会打在转鼓1的外壁,而高速旋转的转鼓1又会给这些小液滴巨大的动能,又将其甩向套筒2的内壁,造成再次的液滴破碎飞溅,以此推理,液流会向上窜动。由此可以确定,液流上窜的过程为液滴在狭窄环腔内反复折射、反弹所致。因此,为有效解决液流上窜问题,避免转鼓外壁的污染,需要研制一种新型结构来满足应用需求。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防止倒杯沉降式离心机料液上窜的结构,其结构简单,实行性强。
为达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防止倒杯沉降式离心机料液上窜的结构,包括设在离心机套筒内的转鼓,转鼓的外壁与套筒的内壁之间形成环形空腔,在转鼓的液流出口上方设有位于环形空腔内的环形导流板,环形导流板的外缘与套筒的内壁相连接,其内缘与转鼓的外壁之间具有间隙。
进一步,环形导流板的下端面高出液流出口所在平面2-10mm。
进一步,环形导流板呈无底翻边碟状,环形导流板的翻边拐角处的角度α为120-160°。
再进一步,环形导流板的翻边拐角处的角度α为150°。
进一步,环形导流板的内缘与转鼓的外壁之间的间隙距离为2-10mm。
本实用新型通过在转鼓液流出口上方增加环形导流板,阻挡了液滴向上折射路径,从而达到控制全部液流向下移动的目的,避免转鼓外壁遭受液相物料污染,提高了转鼓寿命,特别适用于放射性工况。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防止倒杯沉降式离心机料液上窜的结构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环形导流板的俯视图;
图3是图2中沿A-A方向的剖视图;
图4是现有倒杯沉降式离心机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中虚折线表示了液流的运动情况。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防止倒杯沉降式离心机料液上窜的结构,包括设在离心机套筒2内的转鼓1,转鼓1的外壁与套筒2的内壁之间形成环形空腔3,本实用新型的改进之处在于,在转鼓1的液流出口上方设有位于环形空腔3内的环形导流板4,环形导流板4的外缘与套筒5的内壁焊接连接,其内缘与转鼓4的外壁之间具有间隙。
优选地,环形导流板4的下端面高出液流出口所在平面2-10mm,更优选为5mm。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中,环形导流板4呈无底翻边碟状,如图2、3所示。环形导流板4的厚度应满足自身的刚度要求。优选地,环形导流板4的翻边拐角处的角度α为120-160°,更优选为150°。
此外,环形导流板4的内缘与转鼓1的外壁之间的间隙距离为2-10mm,避免转鼓1转动时与环形导流板4相撞。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离心机工作时,如图1所示,料液首先排入转鼓1,由于离心力的作用,料液中的固相颗粒逐渐在转鼓1的内壁上积累,液相物料被排挤并从转鼓1下部沿图中虚箭头方向被甩出并破碎成液滴,由于被甩出的液滴的离心力远大于其重力,因此液滴连续的击打在套筒2的内壁,在环形导流板4的阻挡下,液滴沿环形导流板4的下表面流下,不会发生上窜现象。
本实用新型所述结构并不限于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得出其他的实施方式,同样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创新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核电工程有限公司,未经中国核电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186929.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