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变正弦交流电信号为锯齿波电信号的电路有效
申请号: | 201320188017.5 | 申请日: | 2013-04-15 |
公开(公告)号: | CN203225668U | 公开(公告)日: | 2013-10-02 |
发明(设计)人: | 刘立峰;芮立国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瑞途电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M7/162 | 分类号: | H02M7/16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10000 四川省***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正弦 交流 电信号 锯齿 电路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信号转变电路,尤其涉及一种变正弦交流电信号为锯齿波电信号的电路。
背景技术
大小和方向随时间作有规律变化的电压和电流称为交流电,又称交变电流。正弦交流电是随时间按照正弦函数规律变化的电压和电流。由于交流电的大小和方向都是随时间不断变化的,也就是说,每一瞬间电压(电动势)和电流的数值都不相同,所以在分析和计算交流电路时,必须标明它的正方向。锯齿波是常见的波形之一。标准锯齿波的波形如右图,先呈直线上升,随后陡落,再上升,再陡落,如此反复。锯齿波电信号的频率为正弦交流电信号频率的2倍。且与之严格同步,非常适合作可控硅交流调压的触发脉冲信号以及直流电机调速电路的控制信号。因此怎么将正弦交流电信号转变为锯齿波电信号成为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能将正弦交流电信号转变为锯齿波电信号的变正弦交流电信号为锯齿波电信号的电路。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变正弦交流电信号为锯齿波电信号的电路,包括桥式整流电路、二极管、第一电容、第二电容、第一电阻、第二电阻、第三电阻、第四电阻、第一三极管和第二三极管,第一交流电压输入端与所述桥式整流电路的第一端连接,第二交流电压输入端与所述桥式整流电路的第二端连接,所述桥式整流电路的第三端接地,所述桥式整流电路的第四端分别与所述二极管的正极和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一端连接,所述二极管的负极分别与所述第四电阻的第一端、所述第三电阻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二电容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二端分别与所述第二电阻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一三极管的基极连接,所述第二电阻的第二端接地,所述第一三极管的发射极接地,所述第一三极管的集电极分别与所述第四电阻的第二端和所述第二三极管的基极连接,所述第二三极管的发射极接地,所述第二三极管的集电极分别与所述第三电阻的第二端和所述第一电容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一电容的第一端为电压输出端,所述第一电容的第二端和所述第二电容的第二端分别接地。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实用新型一种变正弦交流电信号为锯齿波电信号的电路的结构简单、成本低、可靠性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变正弦交流电信号为锯齿波电信号的电路的电路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一种变正弦交流电信号为锯齿波电信号的电路,包括桥式整流电路BR、二极管D、第一电容C1、第二电容C2、第一电阻R1、第二电阻R2、第三电阻R3、第四电阻R4、第一三极管VT1和第二三极管VT2,第一交流电压输入端与桥式整流电路BR的第一端连接,第二交流电压输入端与桥式整流电路BR的第二端连接,桥式整流电路BR的第三端接地,桥式整流电路BR的第四端分别与二极管D的正极和第一电阻R1的第一端连接,二极管D的负极分别与第四电阻R4的第一端、第三电阻R3的第一端和第二电容C2的第一端连接,第一电阻R1的第二端分别与第二电阻R2的第一端和第一三极管VT1的基极连接,第二电阻R2的第二端接地,第一三极管VT1的发射极接地,第一三极管VT1的集电极分别与第四电阻R4的第二端和第二三极管VT2的基极连接,第二三极管VT2的发射极接地,第二三极管VT2的集电极分别与第三电阻R3的第二端和第一电容C1的第一端连接,第一电容C1的第一端为电压输出端,第一电容C1的第二端和第二电容C2的第二端分别接地。
使用本实用新型一种变正弦交流电信号为锯齿波电信号的电路的工作原理如下所示:
电路由桥式整流电路BR将50Hz电压进行全波整流后,得到频率为100Hz的脉动直流电压,峰值约为1.4Ua。该峰值电压经第一电阻R1与第二电阻R2分压后,为第一三极管VT1提供基极电流,只要第一电阻R1的分压大于第一三极管VT1的门限电压,第一三极管VT1便呈饱和导通状态,集电极与发射极间饱和压降很小,第二三极管VT2无法导通,其集电极与发射极间呈阻断状态。与此同时,直流电压经第三电阻R3给第一电容C1充电,第一电容C1上的电位便按照积分特性曲线上升,由此构成锯齿波的正程;当Ua下降到第一三极管VT1的门限电压以下时,第一三极管VT1由导通转为截止,第二三极管VT2由截止转为导通,对第一电容C1进行快速放电,使第一电容C1上的电压由0.631Um迅速降至0.4V左右(第二三极管VT2集电极发射极间饱和压降),这一过程便是锯齿波电压的逆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瑞途电子有限公司,未经成都瑞途电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188017.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