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二次锁紧机构有效
申请号: | 201320189488.8 | 申请日: | 2013-04-15 |
公开(公告)号: | CN203180222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9-04 |
发明(设计)人: | 李统刚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永贵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R13/629 | 分类号: | H01R13/629;H01R13/633;H01R13/646 |
代理公司: | 四川省成都市天策商标专利事务所 51213 | 代理人: | 伍孝慈 |
地址: | 621000***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二次 机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新能源汽车、工业设备、城轨及铁路车辆电器领域的电连接器,尤其是新能源汽车使用的带二次锁紧功能的连接器上所使用的二次锁紧机构。
背景技术
电连接器一般由插头和插座组成,插头和插座插合后连接器才能运行,为了保证连接器能在不同工况下都能正常运行,连接器运行前一般都有锁紧过程,完成这种锁紧过程的零部件或结构一般称为锁紧机构。
传统的锁紧机构一般只有一次锁紧,在以往的电连接中已经大量使用。现在新能源汽车行业中都有高压互锁功能,要求连接器能使信号件“后接触、先断开”,即在连接器插合时,要求功率件接触后,信号件才接触,在连接器分离时,要求信号件断开后,功率件才能断开。如果传统的锁紧机构,当锁紧机构解锁后,信号件与功率件会同时断开,为了解决上述缺陷,已有设计方案将信号件和功率件的长度做成不同,即信号件短,功率件长,看似可以达到“后接触、先断开”的使用要求,但实际使用过程中发现,在连接器分离时,分离速度有可能很快,使得信号件与功率件几乎是同时断开,不能满足“后接触、先断开”的使用要求,可见传统的一次锁紧机构已经不能满足新能源汽车的使用要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克服了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具有延时功能的二次锁紧机构。
考虑到现有技术的上述问题,根据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个方面,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二次锁紧机构,包括:
插座外壳,所述插座外壳上设置有一次锁紧窗口、二次锁紧槽和滑块定位槽;
滑块,所述滑块上设置有二次解锁器,以及用于与所述滑块定位槽配合的滑块定位台;
插头外壳,所述插头外壳上设置有一次解锁器、一次锁紧扣、二次锁紧扣。
为了更好地实现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滑块上还设置有防滑结构。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防滑结构为梯形结构。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滑块为“Z”字形。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一次锁紧窗口为矩形。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一次锁紧窗口的宽度与插头外壳的一次锁紧扣宽度尺寸相匹配。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一次锁紧窗口的长度大于一次锁紧扣的长度。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二次锁紧槽为矩形。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二次锁紧槽的宽度与插头外壳的二次锁紧扣宽度相匹配,所述二次锁紧槽的长度大于一次锁紧扣、二次锁锁紧扣之间的距离与二次锁紧扣的长度之和。
本实用新型还可以是: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二次解锁器呈“7”字结构,所述二次解锁器为两个并成镜向对称。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之一是:
本实用新型的二次锁紧机构,能在连接解锁过程中实现延时功能,即可以实现在连接器分离时,信号件断开后,功率件才断开的效果,从而使连接器很好的满足“后接触、先断开”的使用要求。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的说明本申请文件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的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的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是对本申请文件中一些实施例的参考,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情况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得到其它的附图。
图1为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二次锁紧机构爆炸图;
图2为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插座外壳3D示意图;
图3为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滑块主视示意图;
图4为图3的M-M剖面示意图;
图5为图4滑块的K向视图示意图;
图6为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插头外壳3D示意图;
图7为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插头外壳主视示意图;
图8为图7插头外壳的A-A剖面示意图;
图9为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二次锁紧机构锁紧状态3D示意图;
图10为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一次锁紧扣处理解锁状态3D示意图;
图11为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二次锁紧扣处理解锁状态3D示意图;
图12为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二次锁紧机构完全解锁状态3D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地详细说明,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永贵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四川永贵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189488.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