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生态捕蝇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20190278.0 | 申请日: | 2013-04-16 |
公开(公告)号: | CN203136853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8-21 |
发明(设计)人: | 刘洁;薛勇;姚学军;黄骅;王彬彬 | 申请(专利权)人: | 昌平区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 |
主分类号: | A01M1/02 | 分类号: | A01M1/02;A01M1/10 |
代理公司: | 北京永创新实专利事务所 11121 | 代理人: | 周长琪 |
地址: | 102299 北京***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生态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灭虫装置,具体来说,是一种生态捕蝇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天气的不断变暖各种昆虫也相继活动起来,尤其是苍蝇在养殖场中到处可见,苍蝇活动范围广,会造成各种病原微生物的传播,污染畜禽的饲料和饮水,引起疫病传播。夏天养殖场苍蝇非常多,以往的消灭措施是喷洒农药,这样既污染环境又会对人和畜禽造成伤害。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现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生态捕蝇装置,包括整体框架、通道框架与框架表皮构成;其中,整体框架底面具有支脚;通道框架为圆台型框架结构;通道框架整体设置于整体框架内部,与整体框架间相对定位;在整体框架的四个侧面与顶面,通道框架周向侧壁,以及通道框架底面与整体框架底面边缘间均铺设有框架表皮进行密封。
由此通过将上述结构捕蝇装置设置于地面,在通道框架地面正下方设置放有腐烂食物的器皿吸引苍蝇;根据苍蝇飞行特性,在位于器皿上的苍蝇飞时,首先会采取竖直上飞,从而进入通道框架,并顺通道框架由通道框架顶面进入到整体框架内部,实现苍蝇的捕捉。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
1、本实用新型,在不采用任何化学药品的情况下实现对苍蝇的捕捉;
2、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制作成本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生态捕蝇装置整体框架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生态捕蝇装置整体框架上铺设框架表皮后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生态捕蝇装置中苍蝇飞行路线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生态捕蝇装置中收集盒安装方式示意图。
图中:
1-整体框架 2-通道框架 3-框架表皮 4-支脚
5-收集口 6-收集盒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本实用新型生态捕蝇装置,如图1、图2所示,包括整体框架1、通道框架2与框架表皮3构成;其中,整体框架1为立方体框架结构,且在底面四角处分别具有向下延伸的四个支脚4。所述通道框架2为圆台型框架结构,通道框架2的高度小于整体框架1的高度,且通道框架2的顶面直径设计为3~5cm。通道框架2整体设置于整体框架1内部,通道框架2底面与整体框架1底面间通过钢丝相连,使通道框架2与整体框架1间相对固定,且通道框架2底面与整体框架1底面共面。所述框架表皮3采用成本低廉的网状纱布,铺设于整体框架1的四个侧面与顶面,通道框架2周向侧壁,以及通道框架2底面与整体框架1底面边缘间。上述整体框架1与通道框架2为钢丝构成的一体结构框架。
由此通过将上述结构捕蝇装置设置于地面,在通道框架2底面正下方设置放有腐烂食物的器皿5,用来吸引苍蝇;根据苍蝇飞行特性,在位于器皿5上的苍蝇飞时,首先会采取竖直上飞,从而进入通道框架2,并顺通道框架2由通道框架顶面进入到整体框架1内部,实现苍蝇的捕捉,如图3所示。苍蝇一但进入到整体框架1内部后,便很难再由通道框架2顶面飞出,因此位于整体框架1内部的苍蝇由于便可通过杀虫剂集中消灭,或放置一段时间待其饿死。
本实用新型中还在通道框架2底面与整体框架1底面边缘间的框架表皮3上开有收集口5,并在收集口5处安装有收集盒6,通过收集盒6将收集口5封堵,如图4所示,由此可将通过摆动捕蝇装置,使整体框架1内部的苍蝇尸体由收集口5集中落入到收集盒6内,随后便可将收集盒6取下扔掉,由此实现苍蝇尸体的收集与舍弃。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昌平区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未经昌平区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190278.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宽频谱长寿节能杀虫光柱灯
- 下一篇:可拆解的玻璃钢管形拖网桁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