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餐饮炉具聚火器有效
申请号: | 201320190366.0 | 申请日: | 2013-04-16 |
公开(公告)号: | CN203177255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9-04 |
发明(设计)人: | 王金钢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金钢 |
主分类号: | F24C15/10 | 分类号: | F24C15/10 |
代理公司: | 德州市天科专利商标事务所 37210 | 代理人: | 房成星 |
地址: | 200038 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餐饮 炉具 火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餐饮器具配件。
背景技术
酒店餐饮用炉具,多数采用鼓风炉具,炒锅与炉具主体之间上升的热高压和热膨胀,容易出现闷火、压火及熄火;炉具主体与喷火嘴没有任何聚火装置,在使用时喷火嘴喷出的火焰除了加热炒锅外,还向炉体主体扩散,造成炉体主体过热,炒锅加热面积减少,受热不均,热效能总体降低,操作员经常出现辛辣流泪现象。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餐饮炉具聚火器,以解决现有技术炒锅与炉具主体之间炒锅与炉具主体之间上升的热高压和热膨胀,容易出现闷火、压火及熄火;炉具主体与喷火嘴没有任何聚火装置,在使用时喷火嘴喷出的火焰除了加热炒锅外,还向炉体主体扩散,造成炉体主体过热,炒锅加热面积减少,受热不均,热效能总体降低,操作员经常出现辛辣流泪现象等问题。
本实用新型主要由炉具主体、喷火嘴组成,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在炉具主体内设置聚火器,聚火器由导流盘和聚火圈组成,聚火器整体高度略低于炉具主体,聚火器整体为漏斗状,聚火圈为空心圆柱形,将燃烧时的产生的热高压和热膨胀不被扩散,随着主火一起上升;聚火圈上部为导流盘,导流盘斜坡与水平线夹角为35-45度,导流盘的斜坡与炒锅的锅底的空隙为导流通道,消除了闷火、压火、熄火的现象,产生的高热值均匀地分布在炒锅周围;聚火圈顶部和导流盘的结合部形成了二次回烧室,将火的次火部和燃烧时产生的二氧化硫气体进行回烧,充分利用了热能。
采用本实用新型积极效果是增加聚火器后能消除闷火、压火、熄火的现象,产生的高热值均匀地分布在炒锅周围;二次回烧室,将火的次火部和燃烧时产生的二氧化硫气体进行回烧;增大了炒锅加热面积,受热均匀;将火的物理变化和燃烧所产生的化学反应加以疏导和利用,提高了热效能;在同等口径的锅、同等的水量、同等的进气量、进油量的情况下,该聚火器在对比试验中比其他灶具缩短了三分之一的时间;降低了二氧化硫的排放量(利用二次回烧),实验证明,聚火器使用过程中,操作员无辛辣流泪的感觉。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现有餐饮炉具示意图。
图中1、聚火圈、2导流盘、3导流通道、4炒锅、5二次回烧室、6炉具主体、7喷火嘴。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所示:在炉具主体6内设置聚火器,聚火器由导流盘2和聚火圈1组成,聚火器高度略低于炉具主体6,聚火器整体为漏斗状,聚火圈1为空心圆柱形,将燃烧时的产生的热高压和热膨胀不被扩散,随着主火一起上升;聚火圈1上部为导流盘2,导流盘2斜坡角度为35-45度,导流盘2的斜坡与炒锅的锅底的空隙为导流通道3,消除了闷火、压火、熄火的现象,产生的高热值均匀地分布在炒锅周围;聚火圈1顶部和导流盘2的结合部形成了二次回烧室5,将火的次火部和燃烧时产生的二氧化硫气体进行回烧,充分利用了热能。炉具主体6、炒锅4及喷火嘴7的结构与现有技术相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金钢,未经王金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19036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